梦想农场

生态老甲鱼养殖视频大全_甲鱼养殖技术视频教程

梦想农场 1

甲鱼过冬的方法甲鱼过冬的方法视频

1、温度管理:

生态老甲鱼养殖视频大全_甲鱼养殖技术视频教程生态老甲鱼养殖视频大全_甲鱼养殖技术视频教程


生态老甲鱼养殖视频大全_甲鱼养殖技术视频教程


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天的温度都是比较低的,而适合甲鱼生长的温度一般要有二十五到三十度,温度不能低于十度,温度不能高于三十二度,而冬天普遍的气温都是在五度到八度左右,对甲鱼的生存来说有极大的挑战,那就只能通过人工的方法来保持养殖场中是的温度,比如说注入泉水、修建挡风墙、搭甲鱼在水温30℃-32℃内为的生长环境。在水温高于20℃时就开始摄食。摄食量随水温升高而增加。若低于温度时,消化酶合成水平低,饵料转化率低;若水温高于状态时,由于甲鱼活动量增加,也会降低转化率。室温一般控制在33℃-35℃,尽量保持恒定。建大棚等等。

2、水质管理:

甲鱼冬季对水质的要求比在其他时候都要严格,其中只要的一个原因是冬天的气温低,水的活性比较低,极易产生氨氮,对水质的影响非常大,而氨氮对甲鱼的生长有极大的威胁,它会引起甲鱼肠胃不适以及全身各处腐烂等现象,冬天不能频繁换水,它会影响水池的温度,首先我们可以在水中种植一些植物,它们有一定的净化水质的作用,其次就是控制水质的酸碱度,可撒入适量的生石灰,这样更有利于甲鱼的生长。

3、光照管理:

冬季养殖甲鱼很多的养殖户就容易忽略了光照因素,觉得冬季本来就是没有什么光照,野生的甲鱼不是照样活的很好么,所以也就认为光照对甲鱼的生长没有什么影响,其实合理的光照可以提高冬季甲鱼养殖的成活率,这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一般情况下一天至少需要有六到八个小时的光照时长,我们可以通过大棚补光的方式来进行。

4、饲养管理:

有很多人说冬季甲鱼是会冬眠的,也就是进入沉睡状态,所以不需要进行喂食,其实只要它冬眠了那自然就不用喂食了,但这并不代表到了冬天就不用进行喂食,通常情况下甲鱼要在水温为五度左右的时候才会进入冬眠状态,既然我们对养殖场的水温做出了调整,那么自然也就不会进入冬眠,它在这段时间内还是要吃东西并且育肥的,但要注意的是冬季甲鱼吃的会比其他时候少,尽可能的多喂营养含量较高的精料。

5、病害防治:

在冬季由于无法向平时一样频繁和的换水,所以难免会有一些细菌和寄生虫等之类的病虫害出现,所以我们在每次换水之后要在水中撒入对甲鱼无害的用于对水质进行消毒的剂,其次就是尽可能的将池塘中的淤泥打捞出去,这样可以减少虫害,还有放养前做好清塘消毒 培肥水质等工作。甲鱼苗种要求行动敏捷、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规格100~200克/只,亩放200~300只,下塘前用10~20mg/L的溶液浸洗20分钟。或用3%~4%的食盐溶液进行浸浴消毒5~10分钟。就是合理投喂饲料,增强甲鱼自身的体质,就是在饲料中加入防治病害的剂进行投喂。

温室养殖甲鱼怎么养?

三、温室内温度的控制

温室甲鱼养殖技术:温室甲鱼池建设、甲鱼种苗选择与放养、温室内温度的控制、温室甲鱼池水质的调控、甲鱼病害的控制等,详细的请下面。

一、温室甲鱼池建设

甲鱼场应靠近饲料源,如附近有肉类、鱼类加工厂或水生动物资源(螺蚌等)丰富,可利用其内等废弃物及鲜活天然饵料养甲鱼,降低成本,且根据养殖对象不同而分别设计。 甲鱼虽用肺呼吸,但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因而水质好坏对甲鱼生长十分重要。幼甲鱼宜保持水深0.3~0.4米,每隔3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1/3,水色以绿色状态为好,使其相互隐蔽,减少互伤机会;也可在水中放少量水浮莲、水葫芦等绿色植物改善水质。成甲鱼池每4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量1/4,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肥度适当。 温室养殖甲鱼,因室内气温较高,应注意通风换气,并加强水质的调节和饲料的合理投喂。

二、甲鱼种苗选择与放养

1.苗种选择

稚鳖应选择健康、无伤无病、种质优良的品种,其规格整齐,要求每只体重在3.5g以上,且活力强、反应快。不要购进未经海关检疫的境外鳖苗。

2.鳖苗的消毒

水温在30℃~32℃内为甲鱼的生长环境。当水温高于20℃时,甲鱼开始摄食,摄食量随水温升高而增加。若水温低于温度时,鳖体消化酶合成水平低,饲料转化率低;水温高于温度时,由于鳖体活动量增加,也会降低饲料转化率。温室内的气温一般控制在33℃~35℃,且应尽量保持恒定。

四、科学合理地投喂

1.投喂方式

甲鱼受环境变化影响很大,当气温、水温、水体环境变化和用时应考虑对甲鱼的影响,必须及时调整投喂量。一般水下投喂应控制投喂量在30分钟内吃完为宜,若水上投喂一般掌握投喂量在1.5小时~2.0小时内吃完为宜。另外,甲鱼生长应追求一种平衡,不能以增大投喂量来达到加快其生长的目的。甲鱼过量摄食,其生长过快,容易导致甲鱼生理负载增加,引起内受损而诱发内疾病。一般每天投喂2次,日投喂量掌握在鳖体体重的2%~4%干料为宜。

3.饲料的选择

五、温室甲鱼池水质的调控

1.pH值池水要控制在微碱性,且在微碱性条件下水体中的致病菌不易生存;将池水pH值控制在7.5~8.0之间会降低甲鱼的发病机率。生产中,可以使用生石灰来调节水体pH值,一般用量为15ppm~20ppm;过高的剂量会增加性,引起甲鱼的应激反应;也可以采取小剂量、 多次使用的方法,效果较好。

3.溶解氧

甲鱼是以肺呼吸的两栖爬行类动物,但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靠辅助呼吸器官吸收水中的氧气。养殖水体若长期溶解氧含量不足,有可能引1、购进鳖蛋,自己孵化。 此法与购稚鳖相比可降低苗种成本三分之一左 右。但必须注意的是, 一定要由专业技术人员对鳖蛋进行挑选,以确保受精率, 孵化时同样要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 才能保证高的孵化率。另外自孵的稚鳖对 甲鱼养殖场的环境适应快, 发病率低,成活率高,使以后的养殖成本相应下降。起甲鱼低溶解氧综合症,血管输送氧气能力下降,生长削弱,组织受损,并对传染性疾病的敏感性增加。养殖中,常用充气的方法改善水中溶解氧,同时降低水体中有害气体含量与氧化有机质。日常管理中要保证充气设施的畅通,并根据水体状况调整充气时间的长短,并注意固定充气时间,使甲鱼形成习惯而减少惊忧。

4.水质培养

5.排污与换水

定期排污是控制水质的有效手段,有良好聚污能力的池体采取定期排污的方法效果显著。换水是调节水质最直接的方法,但频繁换水一方面费用太高,另一方面换水容易破坏原有水体的生态平衡,因此,换水应根据水体情况决定换水量的多少,采取必要的少量换水可以避免大量换水。

六、甲鱼病害的控制

根据甲鱼不同生长阶段的发病特点,结合日常观察是做好疾病预防工作的关键。一般稚鳖要先用3‰的食盐水和2‰小苏打水浸泡20分钟后入池;鳖种在体重达到50g以前应谨防霉菌病的发生,此阶段应以迅速培养稚鳖体质、避免机械性损伤作为防病工作的重点;体重为50g~100g幼鳖要谨防白点病的发生;体重150g至成鳖阶段要谨防疖疮病的发生。

平时每隔15天~20天消毒水体1次,消毒物有生石灰、溴氯制剂、光合细菌及EM菌等交替消毒,同时定期在饲料中交替添加1‰~2‰的维生素C、氟苯尼考、免疫多糖等,以增强甲鱼的免疫力。发现疾病应立即查明病因,根据症状正确诊断,对症下,及时治疗。提倡用微生物制剂和中草来替代抗菌素以控制甲鱼疾病的发生。

朋友准备养殖甲鱼,如何高产养殖生态甲鱼?

1、苗种选择。稚鳖应选择健康、无伤无病、种质优良的品种,规格整齐,要求每只在3.5克以上,且活力强、反应快,不进不养未经检疫的鳖苗。

要选择安静的环境,也要选择避风向阳的地方,要选择排灌比较方便的池塘,也要选择好一点的鱼种。

2.投喂量的控制

饵料台的安放与清洗 饵料台安放在养殖池四周的池边上,这有利于甲鱼找到食物和躲避干扰,水面种青,搭建晒背台 在池塘中离饵料台1米左右处围一个1、5米长宽的框,种植水葫芦。水葫芦根系发达,能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而起到调水的作用。

甲鱼喜静怕声,喜阳怕风,喜洁怕。建池要选择环境幽静,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塘作为养殖基地。塘底没砂性土的,要掺一部分砂性土,塘边和池边分别建晒台和饵饲台,供甲鱼晒背和摄食之用,四周要建好防逃墙,砖砌、石棉瓦竖插均可,高度1米左右。 目前甲鱼苗来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工厂化育苗和专业户批量生产的,二是市场上大小不等野生甲鱼。但不管哪种甲鱼苗,进池时一定要分级暂养15天,待适应环境后再投养殖池。

怎样降底甲鱼的养殖成本、饲料自己怎样配

1、投饲方式

一、依靠科技进步生态养殖 目前甲鱼养殖场中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很少。 某些老甲鱼养殖场的普通 作工或在某个养鳖学习了几天的人就可以成为新甲鱼养殖场的技术人员, 可见甲鱼养殖场对养殖技术极不重视。有的甲鱼养殖场甚至根本就没有技术人员, 出了问题再找。 由于这些所谓的技术人员缺乏水产养殖的基础知识, 根本不懂 得如何科学养殖,使养殖成本大大增加。 所以甲鱼养殖场一定要有高层次的专 业技术人员进行科学的生态养殖。

二、慎重选地,节约建场 这一点对新建或扩建的甲鱼养殖场很重要。 有些人在建场选址时一眼盯在 地租上,哪里便宜在哪里建场,不管养殖条件如何。 结果场子建好后才发现池 漏水,水质偏酸,这使得以后的水、电、煤、人工等费用都相应增加,提高了养殖成本。 所以说要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选址建场。另外基建时, 要在满足 养殖条件的情况下尽量节约资金。

三、购鳖蛋孵化或买鳖自繁 一些甲鱼养殖场没有亲鳖自繁,所以每年要购进大量稚鳖。 购稚鳖价格高, 而且长距离运输影响成活率, 这使得养殖成本增加。笔者认为以下两种方法可 有效地节约成本。

2、在春天收购野生雌甲鱼进行暂养, 等到甲鱼产完蛋后将甲鱼售出。 这 种方法在野生甲鱼较多的地区或对苗种需求在万只左右的甲鱼养殖场较适用,可 降低苗种成本一半以上。但要注意:

(1)收购时要保证甲鱼质量。

(3)要以商品价格或略高于商品价格的价格收购。此法得到的苗种是野生的, 养成后可以以野生甲鱼的价格出售,增加了产值,间接降低了养殖成本

四、因地制宜,搭配鲜活饵料成自配饲料 饲料在甲鱼养殖总成本中占30%以上, 是甲鱼养殖的主要投入,所以在 饲料上采取措施,可以大幅度降低养殖成本。

1、在使用全价配合饲料的同时,可以因地制宜, 搭配一些鲜活饵料。甲鱼甲鱼养殖中,饲料的成本占到40%左右,饲料的投喂与选择饲料品质的好坏决定了养殖成本的高低,故而应选择大型正规饲料厂家生产的质量稳定的全价配合饲料。养殖生产中,在配合饲料中添加10%左右含维生素、纤维较多的无公害蔬菜,如青菜、胡萝卜、南瓜等,可以起到帮助甲鱼消化,降低饵料系数,增强鳖体抗病能力的作用。场附近如有畜禽养殖场,则可以用畜禽下杂(肝、肺、肠)搭配。在河流、湖泊众多的地区,可以用鱼、虾、螺、 蚌等投喂。另外甲鱼场也可以自己培育鲜 活饵料,如:水蚤、蚯蚓、 摇蚊幼虫、黄粉虫、蝇蛆、福寿螺等, 这些都是很 有发展前景的鲜活饵料。搭配鲜活饵料时,由于搭配数量和地区的不同, 一般可降低饲料成本10%~30%。

2、规模较大的甲鱼养殖场可以根据配方自配饲料。 目前甲鱼全价配合饲 料的价格较高,一般在一万元左右。 鱼粉占饲料的60%左右,是饲料主要成 份中价格的, 的鱼粉也就每吨六千元左右,可见甲鱼全价配合饲料的 利润之高。 而且甲鱼全价配合饲料的质量不稳定,笔者曾用过的饲料中,即使 是同一个牌子的饲料,每批之间都有异。所以说不如自配饲料,做到心中有数, 而且可以降低成本。自配饲料适合规模较大的甲鱼养殖场, 而且一定要在技术 人员指导下进行。自配饲料时不可偷工减料, 必须满足甲鱼生长的营养需要。 除去人工和饲料机的折旧,自配饲料可节省饲料成本30%以上。 以上提到的两种方法也可以同时采用, 即用自己配的饲料搭配自己培育的 鲜活饵料,可使饲料成本变得更加低廉。 同时鲜活饵料可以提高甲鱼的成活率, 改善肉质,提高商品甲鱼的价格。

五、防病为主,科学用 在甲鱼养殖过程中必须进行防病治病工作, 它直接影响甲鱼的成活率。一定要以防病为主,因为一旦甲鱼患病再用, 只能控制病情的蔓延和治愈病情 较轻的甲鱼, 对那些病情较重的甲鱼基本无作用。所以要以防病为主,定期做 好预防工作, 才能减少发病率,提高成活率。 在用时要科学合理,一定不能滥用。 有些甲鱼养殖场天天用,让甲鱼 生活在水中,使得病菌产生的抗性, 用量加大,成本增加。过多的 用还使甲鱼的品质下降, 商品价格降低。在用的品种上要科学选用。 目前 市场上有很多品种的商品鱼,对甲鱼病症有一定疗效,但价格较高, 笔者认 为要少用价高的商品鱼,要以常见的廉价物为主。其中中草无副作用, 在甲鱼体内无残留,不会影响甲鱼的品质,是以后的发展方向。

六、科学管理,多方面节约。 节约成本要从多方面进行,运用科学的方法从一点一滴抓起。 在水、煤、电方面,要用光合细菌、 em等水质改良剂对水质进行控制, 使甲鱼养殖场减少换水量,从而使热能损失减少, 耗煤量相应减少,用电量也 减少。此外温室一定要用双层薄膜, 双层薄膜与单层薄膜相比可节煤一半以上 人工是甲鱼养殖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用人一定要精简, 而且要常住在场, 这样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减小损失。 总之甲鱼养殖场要精打细算,处处节约。

七、看准市场,高价出塘 近些年甲鱼的价格变化比较剧烈, 同一年当中的价格也有所不同。所以一定要充分了解市场,抓住时机,以较高价格出塘。

甲鱼套养生态养殖方法

甲鱼池应建造在阳光充足,环境幽静,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池塘作为养殖基地,既交通方便、接近电源,又离水源近而无污染。甲鱼池的土质应为粘土或壤土,有利于保水,如用易渗漏的沙质土地,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水源水质必须良好、洁净,没有受到工业、农田农污水污染。河、湖、水库水,井水要通过晒水池提高水温。

泥鳅与大闸蟹或草鱼套养的方法,请点击下面文章观看:

利润:1750元。

【养殖天地】红烧、清炖、爆炒、粉蒸,套养大闸蟹或草鱼,泥鳅好吃又发财!

一、泥鳅与甲鱼混养

1.池塘条件

仿生态养殖甲鱼池面积2~3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池塘四周用石棉瓦、砖墙或水泥预制板作为防逃墙。防逃墙高度应在1m左右。每个池塘放置用木板或水泥预制板做成的食台2~3个。

2.苗种放养

鳅苗可选择本地优质青鳅亲本自繁,4月中旬,挑选性腺发育较好的青鳅亲本,每亩5~10kg,雌雄比例1:2,打完催产针后放入池中自行产卵,待产卵结束后取走亲鳅,卵在塘中孵化为鳅苗;也可放养泥鳅大规格鳅种,4月底至5月初,每亩放养5厘米以上鳅种3~5万尾。养殖期间甲鱼投喂45~48%蛋白配合饲料,每天下午投喂一次;泥鳅可选用全价配合饲料,也可使用自配饲料。

3.收获

泥鳅生长较快,7月就可长至50尾/kg,10月就可达10~15尾/kg;青鳅生长较慢,9月用地笼捕捞上市,可亩产泥鳅500~600kg。

二、稻田套养泥鳅

1.稻田条件

水质清新无污染,水量充沛,排灌方便,田埂坚实不漏水,面积2~10亩。加高加宽田埂,在田埂上用塑料薄膜或纱网做防逃设施,膜或网高出埂面20cm,埋入地下10cm。在距离田埂内侧50cm处挖深30cm、宽20cm的环沟,插秧后对环沟进行修整。进排水口采用密目铁丝网或尼龙网做成拦鱼栅。插秧前重施底肥,每亩施鸡、猪粪kg,繁殖天然饵料,促进泥鳅生长。水稻插秧结束后,稻田每隔15天追施鸡、猪粪每亩25kg,直到8月中旬结束。

2.鳅种放养与稻田管理

在栽秧后隔10天,待秧苗返青后放养规格为5cm以上鳅种,亩放15~20kg。保持田中水质清新,适时加注新水。鳅种放养后,稻田水深度保持在5厘米以上,养殖中期,此时正是高温季节,田水深度应保持在10cm以上。养殖期间3~5天换水一次。投喂麦麸、米糠等植物性饵料,投饵一般在傍晚进行,一次投足。坚持经常巡田,检查各项设施是否有损坏,特别在雨天要对进、排水孔及堤坝进行严格检查。

3.收获

收获时先将池水抽干,在池底挖1~2个集鱼坑或排水沟,池水抽干后,泥鳅大部分便集中在集鱼坑或排水沟中,然后用手网捕捉。也可采用冲水捕捞,在靠近水口的地方,铺上网具,从进水口放水,因泥鳅有逗水特性,待一定时间后将网具提起捕获。

怎么控制外塘生态甲鱼投喂量?水温对甲鱼的影响是什么?

2.水体透明度以25cm~35cm为宜,水色呈黄绿色或茶褐色。

学员通常要在25℃以下这个时候甲鱼会吃饭比较少,所以在这个时候不要喂太多的食物。在水温25℃到30℃之间,甲鱼消化吸收会非常好,一定要控制投喂量。

怎么控制:甲鱼放入外塘一个星期以后开始投喂饲料。刚开始每天只喂20-30斤/天,随着甲鱼吃食正常,投喂量也逐渐增加。 影响:其一,水温在25℃以下,在这一阶段甲鱼基本很少摄食。其二,水温在25-30℃之间,在这一阶段,水温越高,甲鱼的消化吸收也越好。其三,水温在30-33℃之间,甲鱼的消化吸收基本上比较平稳。

水温20℃~30℃是甲鱼生长的温度范围,水温高于20℃时甲鱼就开始摄食,摄食量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水温低于温度时饲料转化率会降低;水应用微生物制剂培养水体可以提高水体的稳定性和自净能力,也可以大大节约水质调控及其它方面的投入。一般条件黑暗的温室可用光合细菌或芽胞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来降低水中的氨态氮、亚盐的含量,同时分解有机质和其它有害物质;采光条件较好的温室可采用EM复合微生物制剂培养水体中有益藻类,以创造水体平衡。生产实践证明,使用有益微生态制剂是改善水质、净化底质及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作的同时应减少换水次数和数量,以节约水电费用。温高于温度时由于活动量增加,饲料转化率也会降低,所以应使水温保持在的温度范围内,过高、过低都会造成饲料浪费。

甲鱼如何养殖,甲鱼混养优势

甲鱼养殖要注意几个方面,,养甲鱼的池子水质必须要好,不然很容易引起病害发生。第二,在甲鱼苗龄较小的时候注意喂养加工的食材,保证其营养均衡。第三,养殖场水下投喂适合甲鱼的摄食习性,使其摄食速度加快;同时,采用软颗粒饲料投喂比块状饲料投喂能减少饲料的浪费。所向阳、通风,这样更有利于它的生长。鱼鳖混养,是在原来正常养鱼的池塘里在正常养鱼的基础上再套养甲鱼的养殖模式,它适合于任何标准鱼塘。鱼塘混养甲鱼有以下好处:

(1)成本低效益好核算:以一般土质鱼塘1亩,并按投喂与不投喂两种方案进行核算为例。

【不投喂方案】投入:鳖种50只,800元(以每500克20元计,每只鳖400克为16元),其他150元(主要是针对养鳖进行的池塘改造费用和放养后15天内投喂的饲料),合计950元。

产量:38.75千克(成活率90%,每只750克计)。

产值:应用微生物制剂培养水体能提高水体的稳定性和自净能力。建立水体的微生态平衡是水体控制的重要手段。微生物制剂的合理使用可大大节约水质调控及 其它 方面的投入。一般黑暗温室可用光合细菌或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来降低水中的氨氮、亚盐的含量,分解有机质和其它有害物质。采光温室可采用EM复合微生物制剂培养水中有益藻类来创造水体平衡。同时可减少换水次数和数量,节约水电费用。生产实践证明,使用有益微生态制剂是改善水质、净化底质及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2700元(以每千克生态鳖售价80元计)。

如池塘饵料资源少,只套养30只,则利润为1050元。

【投喂方案】投入:鳖种100尾,1600元(以每500克20元计,每只鳖400克为16元)。池塘改造费100元,投喂螺蛳费用300元(300千克,每千克1.0元),合计2000元。

产量:67.5千克(成活率90%,每只0.75千克计)。

产值:5400元(以每千克生态鳖80元计)。

利润:2400元。

(2)质量好,市场大池塘混养的鳖由于环境好,密度稀,又食生物饵料,所以质量要优于常规养殖的鳖。故在市场上不但价格好,而且很受消费者喜爱,所以市场很大。(3)技术简单易行由于在鱼塘中混养,所以只要会养鱼的人都可进行,技术十分简单。(4)节省土地混养在鱼塘中进行,不用另占土地建池,这不但可节省大量的土地,也大大提高了养鱼池塘的利用率。

朋友准备养殖甲鱼,如何高产养殖生态甲鱼?

鳖苗在放养前必须先进行体表消毒,方法是将鳖苗放在塑料盆中,用浓度为1.5%~2.0%的食盐水浸泡7分钟~8分钟,且浸泡水体以淹没鳖苗背部为宜。

要选择安静的环境,也要选择避风向阳的地方,要选择排灌比较方便的池塘,也要选择好一点的鱼种。

饵料(2)只收雌甲鱼不要雄甲鱼, 因为雌甲鱼在上一年年底已与雄甲鱼交配并储存了。台的安放与清洗 饵料台安放在养殖池四周的池边上,这有利于甲鱼找到食物和躲避干扰,水面种青,搭建晒背台 在池塘中离饵料台1米左右处围一个1、5米长宽的框,种植水葫芦。水葫芦根系发达,能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而起到调水的作用。

甲鱼喜静怕声,喜阳怕风,喜洁怕。建池要选择环境幽静,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塘作为养殖基地。塘底没砂性土的,要掺一部分砂性土,塘边和池边分别建晒台和饵饲台,供甲鱼晒背和摄食之用,四周要建好防逃墙,砖砌、石棉瓦竖插均可,高度1米左右。 目前甲鱼苗来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工厂化育苗和专业户批量生产的,二是市场上大小不等野生甲鱼。但不管哪种甲鱼苗,进池时一定要分级暂养15天,待适应环境后再投养殖池。

温室养殖甲鱼怎么养?

3、合理放苗。放苗后应及时开食,可用稚鳖饮料。次开食饲料中添加10%-15%鲜活水蚤(红虫)或新鲜猪肝。方法可在放养池中直接开食,可减少鳖体损伤,使它在池中早开食、早适应、早生长。合理的放养密度也十分重要,不要盲目的追求高密度。一般稚鳖的放养密度掌握在20-35只/平方米。

温室甲鱼养殖技术:温室甲鱼池建设、甲鱼种苗选择与放养、温室内温度的控制、温室甲鱼池水质的调控、甲鱼病害的控制等,详细的请下面。

一、温室甲鱼池建设

甲鱼场应靠近饲料源,如附近有肉类、鱼类加工厂或水生动物资源(螺蚌等)丰富,可利用其内等废弃物及鲜活天然饵料养甲鱼,降低成本,且根据养殖对象不同而分别设计。 甲鱼虽用肺呼吸,但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因而水质好坏对甲鱼生长十分重要。幼甲鱼宜保持水深0.3~0.4米,每隔3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1/3,水色以绿色状态为好,使其相互隐蔽,减少互伤机会;也可在水中放少量水浮莲、水葫芦等绿色植物改善水质。成甲鱼池每4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量1/4,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肥度适当。 温室养殖甲鱼,因室内气温较高,应注意通风换气,并加强水质的调节和饲料的合理投喂。

二、甲鱼种苗选择与放养

1.苗种选择

稚鳖应选择健康、无伤无病、种质优良的品种,其规格整齐,要求每只体重在3.5g以上,且活力强、反应快。不要购进未经海关检疫的境外鳖苗。

2.鳖苗的消毒

水温在30℃~32℃内为甲鱼的生长环境。当水温高于20℃时,甲鱼开始摄食,摄食量定期排污是改善水质的有效手段。一般有良好的聚污能力的池体,采取定期排污的方法效果较好。换水是调节水质最直接的方法,但频繁换水一方面费用太高,另一方面换水应根据水体情况决定换水量的多少,必要的少量的换水可以避免大量换水。随水温升高而增加。若水温低于温度时,鳖体消化酶合成水平低,饲料转化率低;水温高于温度时,由于鳖体活动量增加,也会降低饲料转化率。温室内的气温一般控制在33℃~35℃,且应尽量保持恒定。

四、科学合理地投喂

1.投喂方式

甲鱼受环境变化影响很大,当气温、水温、水体环境变化和用时应考虑对甲鱼的影响,必须及时调整投喂量。一般水下投喂应控制投喂量在30分钟内吃完为宜,若水上投喂一般掌握投喂量在1.5小时~2.0小时内吃完为宜。另外,甲鱼生长应追求一种平衡,不能以增大投喂量来达到加快其生长的目的。甲鱼过量摄食,其生长过快,容易导致甲鱼生理负载增加,引起内受损而诱发内疾病。一般每天投喂2次,日投喂量掌握在鳖体体重的2%~4%干料为宜。

3.饲料的选择

五、温室甲鱼池水质的调控

1.pH值池水要控制在微碱性,且在微碱性条件下水体中的致病菌不易生存;将池水pH值控制在7.5~8.0之间会降低甲鱼的发病机率。生产中,可以使用生石灰来调节水体pH值,一般用量为15ppm~20ppm;过高的剂量会增加性,引起甲鱼的应激反应;也可以采取小剂量、 多次使用的方法,效果较好。

3.溶解氧

甲鱼是以肺呼吸的两栖爬行类动物,但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靠辅助呼吸器官吸收水中的氧气。养殖水体若长期溶解氧含量不足,有可能引起甲鱼低溶解氧综合症,血管输送氧气能力下降,生长削弱,组织受损,并对传染性疾病的敏感性增加。养殖中,常用充气的方法改善水中溶解氧,同时降低水体中有害气体含量与氧化有机质。日常管理中要保证充气设施的畅通,并根据水体状况调整充气时间的长短,并注意固定充气时间,使甲鱼形成习惯而减少惊忧。

4.水质培养

5.排污与换水

定期排污是控制水质的有效手段,有良好聚污能力的池体采取定期排污的方法效果显著。换水是调节水质最直接的方法,但频繁换水一方面费用太高,另一方面换水容易破坏原有水体的生态平衡,因此,换水应根据水体情况决定换水量的多少,采取必要的少量换水可以避免大量换水。

六、甲鱼病害的控制

根据甲鱼不同生长阶段的发病特点,结合日常观察是做好疾病预防工作的关键。一般稚鳖要先用3‰的食盐水和2‰小苏打水浸泡20分钟后入池;鳖种在体重达到50g以前应谨防霉菌病的发生,此阶段应以迅速培养稚鳖体质、避免机械性损伤作为防病工作的重点;体重为50g~100g幼鳖要谨防白点病的发生;体重150g至成鳖阶段要谨防疖疮病的发生。

平时每隔15天~20天消毒水体1次,消毒物有生石灰、溴氯制剂、光合细菌及EM菌等交替消毒,同时定期在饲料中交替添加1‰~2‰的维生素C、氟苯尼考、免疫多糖等,以增强甲鱼的免疫力。发现疾病应立即查明病因,根据症状正确诊断,对症下,及时治疗。提倡用微生物制剂和中草来替代抗菌素以控制甲鱼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