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农场

生态稻蛙养殖条件要求有哪些_生态稻蛙养殖条件要求有哪些标准

梦想农场 1

沼蛙养殖方法 沼蛙养殖方法教程

①适时放养。蛙苗在专用池中生长达30克以上后,捕起后放入蛙田里亳州青蛙养殖技术:。

1、稻田养蛙:稻田养蛙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强、肥力偏的稻田。四周要设围墙,墙内壁抹光滑,防止青蛙逃逸。水深10-20厘米,稻田的进出水口设置闸网,以拦阻蝌蚪外逸。在田中另设孵化池,池上设网,以防来自空中的敌害。(2)人工繁殖和经营野生动物,需要经过林业部门的审核批准,根据我国《野生动物保》规定,青蛙属于陆生野生保护动物。青蛙有很多品种,其中虎纹蛙是二类保护动物,部分是三类保护动物或省级保护动物。

2、大型养殖场的设计:养殖池要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清洁、水温适宜、没有污染的地方修建。养殖池的围墙以网类、水泥板、塑胶板或砖砌均可。外围墙的基部埋入地下约15-20厘米,墙里面需再用尼龙网围一层,以防青蛙撞伤,同时对外来蛇、鼠也有防御作用。养殖声的上方应用网围起,以防鸟类的侵害。池底一般以泥土为宜,以利青蛙入土越冬。

3、孵化池:为便于观察蝌蚪,用砖砌的水泥池,高40厘米、宽120厘米、长300厘米左右,并设注排水口,以便注排水,控制水温和水位。池上架设凉棚,以防午间阳光直接曝晒。孵化池的水要清洁干净,进行消毒,提高孵化率及减少病害。

怎样养野生青蛙?

(4)养殖过程中,若池水中出现气泡或散发出腐臭味,则需及时换水。建议每隔3天换1次,在高温干旱的天气条件下可每隔2天换1次。

1.蛙田的选择与建设 选择排灌方便、水源清洁、环境安静的蛙田。蛙田建设:③滩涂上方需布置遮阳网,高约80厘米,或栽培撒播水稻,以便夏天能够为青蛙遮阳、防高温。

①投料台。在水田中间纵向建宽2米、高度大于平4.日常管理要精细。时水稻灌溉水面20厘米的投料台。

③水沟。在投料台一侧或两侧挖宽1.5米、深30厘米、长达田埂,烘蛙栖息之用,沟内放养小量水花生、水葫芦等水草,

③防逃设施。田埂四周要有高于田面1.2米以上的防逃设施,材料选用石棉瓦。

2.饲养管理 具体抓5条:

①适时放养。蛙苗在专用池中生长达30克以上后,捕起后放入蛙田里。时间为8月中旬左右,到晚稻收割时,单只蛙重可达克以上。

②密度。每亩放养5000只左右,以后随个体的长大,密度相应减少。

③“三定”喂饲。定点在投料台、定时在上午9时和下午4时、定量按蛙重2%的标准投料。

④保持水层5——6厘米。搁田时期不受影响。⑤放蛙水稻的病虫防治用。不能使用杀螟松、膦、菊酯类农。

33.适时收割、捕蛙 养蛙水稻田,晚稻可以照常收割。但因美国蛙活动性不强,故蛙田割稻到小面积时,蛙的密度很高,应小心镰刀碰伤蛙体,并有专人捕蛙。水稻收割时间为10月底到1l月上旬,可捕蛙放回大棚内再养,等到元旦或春节前后出售。

野生青蛙养殖方法:

1、蛙场建设必须利于青蛙觅食。

野生青蛙围养后,主要靠诱虫灯诱虫为食源,不足部分靠人工饲养的蚯蚓、蝇蛆、蚕等。养蛙的稻田必须控制在8㎡宽度这内,食台建在围网内侧的陆地上,靠近水边,这样利于野生青蛙寻找食台觅食,也有利于饲养人员网外观察;

2、人工采卵孵化可大大提高卵孵化率。

蛙在蛙田产下后,会受到野外气候、温度污染等干扰,出卵率不到50%,人工采集后,可控制水温和卵向,出卵率都在95%以上;人工采卵还可防止寄生虫病发生;

3、蝌蚪时段的水温控制。

野生青蛙有一个从用锶呼吸到用肺呼吸的过程,时间在半个月左右,这段时间蛙的抵抗力最弱,必须将水温控制在18-24℃之间,才能加快速度,缩短时间,让其安全成功;

4、牛粪或猪粪养殖蝇蛆成本低。

野生青蛙吃活饵,食物主要靠诱虫灯诱虫,随着青蛙的长大,摄食量也增大,必须补给适量的人工饲养的活饵。活饵主要有蚯蚓、蝇蛆、蚕等。为解决好青蛙的食料,能节省成本,经过实践,建议用牛粪或猪粪养殖蝇蛆成本较低。

三,稻田青蛙养殖的优点以及管理技巧

稻田放养青蛙的优点:一是控制了稻田害虫危害,减少了农1施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二是保持了青蛙生存的自然状态,有利于蛙的生长发育,并且节省了成本。三是增收明显。放养蛙的水田种稻利用率80%左右。因有效种植面积减少导致水稻总产约减20%;经济效益却大大增加。蛙的活动,抑制了田间杂草生长,减少了除草等田间管理费用。

1、蛙田的选择与建设

选择排灌方便、水源清洁、环境安静的蛙田。蛙田建设:

①投料台。在水田中间纵向建宽2米、高度大于平时水稻灌溉水面20厘米的投料台。

③水沟。在投料台一侧或两侧挖宽1.5米、深30厘米、长达田埂,烘蛙栖息之用,沟内放养小量水花生、水葫芦等水草,

③防逃设施。田埂四周要有高于田面1.2米以上的防逃设施,材料最1好选用石棉瓦。

2、饲养管理

②密度。每亩放养5000只左右,以后随个体的长大,密度相应减少。

③喂饲。定点在投料台、定时在上午9时和下午4时、定量按蛙重2%的标准投料。

④保持水层5——6厘米。

⑤放蛙水稻的病虫防治用。不能使用杀螟松、三1唑lin、菊酯类农1。

3.适时收割、捕蛙 养蛙水稻田,晚稻可以照常收割。

青蛙可以养殖吗,养殖青蛙吃什么饲料

3、水池内可投放适量的漂浮性水草,或向阳的一边设置土堆,面积可占到全池的1/3,以供青蛙栖息。

青蛙能够养殖,但养殖时需要林业部门和农业水产部门申请《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如果要贩卖,还需申请《野生动物经营许可证》。我国《野生动物保》规定,青蛙属陆生野生保护动物。青蛙品种较多,其中的虎纹蛙是我国二类保护动物,部分青蛙为三类保护动物或省级保护动物。二、养殖青蛙吃什么饲料

温馨提示:青蛙属于野生保护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从自身做起,拒绝买卖野生动物制品,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目前上存在的食用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行为,既是一种陋习,也是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活动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没有买卖,就没有,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它们不属于餐桌。

一、青蛙可以养殖吗

1、青蛙能否二、青蛙养殖场如何建设养殖

(1)青蛙可以养殖,但养殖时需要向林业部门和农业水产部门申请《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如果要出售,还要申请《野生动物经营许可证》。

2、如何建造养殖青蛙的场所

(1)建造孵化池

①根据蝌蚪的孵化数量来确定孵化池的大小,一般要求孵化池的面积达到1亩以上,否则会因水体面积过小导致水质不稳定。

②孵化池中可放置100目以上的尼龙网箱(池水深50厘米左右即可),架设网箱时,网箱上下需全部固定,防止风吹导致网箱晃动。网箱中心需放置塑料框,用于盛放卵块,一般每个塑料框中可放5-10个卵块,每个卵块约2000粒蛙卵。

③如果没有足够的孵化池,可直接将卵块转移到成蛙饲养池中,卵块的投进密度一般为0.2-0.5/平方米。

(2)建造饲养池

①饲养池的适宜大小一般为200平方米左右,方向以东西走向为宜,每个池内应设有进排水管道。

②池塘适宜高度为40-50厘米,池塘中心应有环沟,环沟宽度和深度分别以60厘米左右、40厘米左右为宜,中心留出宽度为3-5米的滩涂,供青蛙夏天上岸歇息。

④每个蛙池之间用40目以上的网片分割开,网片高约1米即可。整个饲养场要用围网架起网棚,以防青蛙被鸟类捕食。

1、粉料

(2)投喂时一般可将粉料用盘子放入水中,浸水深度5-10厘米,这样既能防止饲料迅速沉底,又利于观察投喂后饲料的剩余量,以便确定后续的投喂量。

2、颗粒饲料

(1)当蝌蚪长到一定的长度后便可投喂较细的颗粒状饲料,颗粒状饲料是预算当季的使用量进行适量购买,不要储存过多。

(2)使用颗粒状饲料时,需加水浸湿后才能投喂。

3、膨化饲料

稻蛙共养可以占用基本农田吗

可3.选择优质的蛙苗和饲料。以占用基本农田。

根据查询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网站显示,稻蛙共养可以占用基本农田。稻蛙共养属于立体农业,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且鼓励立体农业的发展。稻蛙共养时,会占用稻田20%的面积来制作环形沟,将水稻"圈"在中间,实现一水共用、一田多收,有效提高了农田的综合利用率和产出率。 稻蛙共养,属于生态农业的一种。稻田遮阴,呵护蛙仔,蛙粪为肥,助长稻禾,互相成就的同时,形成青蛙养殖以土池为主,一亩稻田等可改造成3个200平方米左右的养殖池,池子改造费用1000元左右,食台、防鸟网等约300元左右。引种费用:人工养殖的青蛙需要从正规的繁育单位引种,自身也需要完善养殖手续,目前引种费用一亩约3000元左右。饲料成本:养① 饵料供应:幼蛙转入成蛙池后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加快,为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供应充足的饵料最为关键,主要是人工培养的蝇蛆、蚯蚓、黄粉虫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一斤青蛙需要4.5-5元,饲料成本直接关系到成活率、产量等等,以平均每亩0斤的价格计算,饲料成本需要10元。了生态有机的正循环。

养青蛙的方法,养殖场如何建设

苗种放养:牛蛙放苗前每亩用生石灰50~75公斤或漂10~15公斤进行消毒,清塘消毒后10天即可放苗,幼蛙放养前用20毫克/升的溶液浸洗10~20分钟,幼蛙期60~80只/平方米,成蛙期30~40只/平方米。

1、育苗:选择身体健壮、无伤残的青蛙作为种蛙,雌雄种蛙的比例为1:1,让它们自由抱对,待雌蛙产卵后将蛙卵放入养殖池环沟中进行孵化。2、养殖蝌蚪:每平方米水面的放养密度为600-800尾,放养第5天开始投喂豆浆、麦麸,20-30天后投喂红虫、水蚤,待90%以上的蝌蚪变为幼蛙后即可移至幼蛙池中。3、养殖幼蛙:体重为50克以下时,投饵量为体重的6-8%,体重超过100克后,投饵量为体重的8-10%。栖息环境:

一、养青蛙的方法

温馨提示:青蛙属于野生保护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从自身做起,拒绝买卖野生动物制品,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目前上存在的食用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行为,既是一种陋习,也是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活动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没有买卖,就没有,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它们不属于餐桌。

1、育苗

(1)选择种蛙

选择身体健壮、没有伤残、无疾病的青蛙作为种蛙,雌蛙的体型一般大于雄蛙,雄蛙鸣叫时脖子两侧的外声囊会膨胀。

(2)放养种蛙

①于9-10月份放养种蛙,每平方米的放养密度为10-12只,雌雄种蛙的比例为1:1。

②放养后的种蛙会在蛙池内冬眠,翌年清明节前后会开始抱对、产卵。

平均气温达到16-20℃时,种蛙会开始进行抱对,抱对后经过3-4天便会开始产卵。产卵时间多为早晨5-6点、中午11点至下午1点。

(4)采收卵块

2、养殖蝌蚪

(2)孵化第5天起,可投喂豆浆、麦麸、,配合家畜养料或米糠、鱼粉一起饲喂即可。每天投喂1-2次,家畜养料可置于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可用水调成糊状后再饲喂。

(3)孵化20-30天后,逐渐将红虫、水蚤、蝇蛆作为蝌蚪的主食,或主喂豆饼粉、小球藻、豆浆、豆渣,再加喂适量的鱼粉即可。

(5)孵化70天后,蝌蚪一般会变为幼蛙,从出现前肢到完全这一阶段会从尾部吸收能量,待超过90%的蝌蚪成为幼蛙后便可转移至幼蛙池内饲养。

3、养殖幼蛙

养殖密度为100-150只/平方米,养殖池以内壁平滑、高度超过1米的水泥池为宜。池水深度为20厘米左右,水面上要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以逼迫幼蛙跳上料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2)诱饵驯食

投料工作应做到定时、定(1)当青蛙还处于蝌蚪时期可用粉料进行喂养,因为粉料本身没有漂浮性,容易沉底,但如果投喂过量,则会导致多余的粉料沉积于池塘底部,造成水质恶化。位、定量,前1-2天可对幼蛙饲喂鲜活的诱饵,从第3天开始向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家畜养料,之后每天可适当提高比例,直至幼蛙过渡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

(3)投料时间

①春秋季节,投喂时间为午时前后。夏季可在早上或傍晚投料,每天投喂1-2次。

②幼蛙体重为50克以下时,投饵量为体重的6-8%;幼蛙体重超过100克时,投饵量为体重的8-10%。

(4)分级饲养

驯养20-30天后,可将池水放干,再将规格较大的幼蛙转移至成蛙池内(规格较小的幼蛙依然可以饲养在原池中),密度为60-80只/平方米。

4、养殖成蛙

(1)饵料供应

成蛙期是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此时青蛙的摄食量较大,生长速度较快,需提供充足的饵料,比如人工养殖的蚯蚓、黄粉虫、蝇蛆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

(2)饲养蚯蚓

养殖成蛙的过程中可在土堆内饲养一些蚯蚓,每天傍晚向土堆泼洒石灰水(浓度为3-5%)便可让蚯蚓倾巢而出,此时成蛙便可得到充足的活饵,然后再饲喂一些配合饲料即可。

(3)分养上市

1、野外大池(单池)的面积为4×6米,池壁可涂抹水泥,池底为土质。庭院小池的适宜面积为1×1.5-2米,池深以1米左右为宜,水深以20-50厘米左右为宜,池中要设置灌水孔、排水道,池面需安置遮荫板。

2、养殖池的建设关键在于防逃,土池、砖池、稻田均可作为养殖池,如果有条件还可以砌上围墙,或设置围网,高度以1-1.2米为宜。

4、如果用来养殖蝌蚪,则池子以水泥池为宜,池壁的坡度宜缓,以便为蝌蚪提供栖息处。池子只需保留小面积的陆地即可,供后的幼蛙登陆。

亳州青蛙养殖技术及场地建造有什么注意事项?

养殖1个月后当成蛙的体重达100克时,将养殖密度调整为30只/平方米,2个月后调整为10-15只/平方米,之后再饲养一段时间即可上市。

(1)育苗技术:

① 种蛙选择:种蛙要挑选身体强壮、没有伤残、无疾病的作种用,通常雌蛙的身形比雄蛙要大一些,雄蛙在鸣叫时脖子两侧的外声囊就会膨胀起来。

② 种蛙放养蝌蚪长为成蛙(中期和后期)后便可开始投喂膨化饲料,膨化饲料可自己制作,也可直接购买。膨化饲料有植物油性,能够吸引青蛙进食,因此用手摸高端饲料时会有一种有油粘在手上的感觉。:种蛙在9~10月份放养,密度为10~12只/平米,雌雄比例1:1,种蛙在种蛙池中冬眠后来年清明节前后开始抱对产卵。

③ 抱对产卵:种蛙在平均气温达到16~20℃时开始自由抱对,抱对3~4天就会产卵,产卵时间一般会在早上5~6点、中午11点至1点。

④ 卵块采收:青蛙受精卵采集回来后放入到消毒好的养殖池环沟中孵化,卵块颜色较深的一面为动物极,必须朝上,颜色偏白的一面为植物极,必须朝下。

(2)蝌蚪的养殖技术:

① 蝌蚪孵出后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前4~5天一般不食东西,主要是以自身的卵黄囊供给营养,第4天卵黄囊消失后开始人工投饵。

② 蝌蚪孵出第5天起改用豆浆、麦麸、配合家畜养料或米糠及鱼粉等家畜养料,每天喂1~2次,家畜养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③ 蝌蚪孵出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

④ 蝌蚪养殖时如发现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要立即换新水,一般每3天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连续高温时每2天换一次水。

⑤ 蝌蚪孵化后70天左右变成为幼蛙,从出现前肢到完全的一阶段时期靠吸收尾部能量,当有90%以上蝌蚪变为幼蛙时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

(3)幼蛙的养殖技术:

① 巩固驯养:幼蛙高密度养殖每平方米100~150只,饲养在内壁平滑、高度1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② 诱饵驯食:幼蛙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2天,第3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家畜养料,以后逐日加例,过渡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同时要求投料定时、定量、定位。

③ 投料时间:幼蛙投料时间春、秋季在午时前后,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体重50克以下投饵量占体重的6~8%,体重100克以上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

④ 分级饲养:幼蛙驯养20~30天时应放干池水,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养,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分级饲养有利于提高黑斑蛙养殖的经济效益。

(4)成蛙的养殖技术:

③ 分养上市:成蛙在饲养的时候要及时分养,调整饲养密度,饲养1个月后蛙体重达100克时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2个月后改为每平方米10~15只,再经过短期饲养即成为商品蛙上市。

场地建造的注意事项:

(1)种蛙池:种蛙池面积一般为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鹅卵石,湿度保持80%。

(2)孵化池:孵化池面积1平方米,池高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并含充足的氧气即可,也可以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

(3)蝌蚪池:蝌蚪池面积3~8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陆比2∶1,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为好。

(4)幼蛙池:幼蛙池面积4~6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一般10~15厘米,水陆比2∶1,池内铺设3~5厘米的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好,pH值6~7.5。

概述:

青蛙(Frog)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绝大部分青蛙通过体外受精繁殖,受精卵在母体外孵化成蝌蚪。全球只有10至12种青蛙进化至体内受精,部分会把受精卵排出体外孵化成蝌蚪。但青(1)巩固驯养蛙在动物学上特指的是黑斑侧褶蛙。青蛙一向被认为是卵生动物,不过科学家发现,一种生活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雨林的青蛙能够产下蝌蚪。这种青蛙是全球6000多种青蛙中一种能够“下蝌蚪”的青蛙。

蛙体型较苗条,多善于游泳。 颈部不明显,无肋骨。前肢的尺骨与桡骨愈合,后肢的胫骨与腓骨愈合,因此爪不能灵活转动,但四肢肌肉发达。最原始的青蛙在三叠纪早开始进化。现今最早有跳跃动作的青蛙出现在侏罗纪。因为青蛙是以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主食,因此必须栖息於水边。的蛙类有130种左右,它们几乎都是消灭森林和农田害虫的能手。

形态特征:

青蛙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四肢 3 部分。青蛙前脚上有四个趾,后脚上有五个趾,还有蹼。青蛙头上的两侧有两个略微鼓着的小包包。那是它的耳膜,青蛙通过它可以听到声音。青蛙的背上是绿色的,很光滑、很软,还有花纹,腹部是白色的。可以使它隐藏在草丛中,捉害虫就容易些,也可以保护自己。它的皮肤还可以帮助它呼吸。它的气囊,只有雄蛙有。青蛙用舌头捕食,舌头上有黏液。

(1)头部

青蛙头部扁平,略呈三角形,吻端稍尖。口宽大,横裂,由上下颌组成。上颌背侧前端有 1 对外鼻孔,外鼻孔外缘具鼻瓣。眼大而突出,生于头的左右两侧,具上、下眼睑;下眼睑内侧有一半透明的瞬膜。当眼睑闭合时,眼球位置有何变动?两眼后各有一圆形鼓膜(蟾蜍的鼓膜较小。在眼和鼓膜的后上方有 1 对椭圆形隆起称耳后腺,即毒腺)。雄蛙口角内后方各有一浅褐色膜襞为声囊,鸣叫时鼓成泡状。

鼓膜之后为躯干部。蛙的躯干部短而宽,躯干后端,偏背侧有一小孔,为泄殖腔孔。

(3)四肢

前肢短小,由上臂、前臂、腕、掌、指 5 部组成。 4 指,指间无蹼。季节雄蛙指基部内侧有一膨大突起,称婚瘤,为抱对之用。后肢长而发达,分为股、胫、跗、跖、趾 5 部。 5 趾,趾间有蹼。在趾内侧有一较硬的角质化的距。

由于皮肤,不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因此它们一生离不开水或潮湿的环境,怕干旱和寒冷。所以大部分生活在热带和温带多雨地区,分布在寒带的种类极少。

小时候只能生活在水中,长大后还可以到陆地上生活。青蛙用肺来呼吸,但也可以通过湿润的皮肤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它皮肤里的各种色素细胞还会随湿度温度的高低扩散或收缩,从而发生肤色深浅变化。青蛙平时栖息在稻田、池塘、水沟或河流沿岸的草丛中,有时也潜伏在水里,一般是夜晚捕食。

生活习性:

青蛙常栖息于河流、池塘和稻田等处,主要在水边的草丛中活动,有时也能潜伏到水中。大多在夜间活动,以昆虫为主食,也取食一些田螺、蜗牛、小虾、小鱼等。所食昆虫绝大部分为农业害虫。有人估计,一只青蛙一天可捕食70个虫子,一年可消灭害虫15 000只。因此,青蛙是一种对农业有益的动物,应提倡保护。在秋末天气变冷时,青蛙带蛰伏在水底或洞穴之中冬眠,翌年春季天气变暖时再回到水中繁殖。繁殖期间,许多雄蛙常聚到一个共同的区域,高声鸣叫,连续不断,这就是所谓的“哈蟆吵坑”。其实这是雄蛙的一种求偶行为,通过鸣叫来吸引异性,结成配偶。配对以后,雌蛙便开始向水中排卵,每次排卵约3 000—6 000粒;与此同时,雄蛙向水中排出。精、卵细胞在水中结合成受精卵,经4—5天的孵化发育成为蝌蚪。蝌蚪必须生活在水中,以尾游泳,用鳃呼吸,并取食矽藻、绿藻等植物性食物。经过两个月的发育之后,蝌蚪成为幼蛙,尾部逐渐消失,体长大为缩短,并开始上陆生活,食性也开始转变为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从幼蛙到性成熟大约需要三年时间。

青蛙养殖池建造技术,你有哪些了解?

((1)在原孵化池或网箱内培育蝌蚪,放养密度为600-800尾/平方米,放养前4-5天无须喂食,第4天待卵黄囊消失后开始投喂饵料。2)躯干部

对于青蛙养殖池建造技术来说,首先就需要注意这个养殖地的干净卫生问题,也要做好相关的消毒工作,同时也需要定期的更换水资源,要及时关注青蛙的生长情况,也需要注意合适的尺寸和合适的深度。关于青蛙的知识延展:

选地、建造、栖地。青蛙养殖池的建造,一般宜选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池深一般1米,设有灌水孔和排水道,水深20~50厘米, 池中水深30~60厘米。水或向阳的一边堆成土堆供青蛙陆上栖息地,土堆上种植青草或农作物。

青蛙养殖池的建造技术是有讲究的,池子的尺寸和深度,都有的数字,还要去挖沟槽做排水,可以装PVC塑料管。

牛蛙养殖需要什么样的技术要求?

(3)抱对产卵

1.水源选择,牛蛙养殖因其密度高,饲料投喂高,所以会大量养殖污水,所以需要良好的进排水设施。采集受精卵,并放入经过消毒处理的养殖池环沟中进行孵化。卵块颜色较深的一面要朝上,偏白的一面为要朝下。

2.土地平整。远离居民区,有荫或绿的地方且需要遮阴棚来避光防暑,蛙池选择中间浅滩栖息,四面环沟放水避暑饮水。② 饲养蚯蚓:成蛙在饲养的时候可以在土堆上养蚯蚓,只要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洒上一些浓度为3~5%的石灰水,蚯蚓即会倾巢而出,充当蛙饵,同时适量喂些配合饲料。

刚才看到一条小蝌蚪,十几公分,成精了

1,野外进行粗养:是可以分为全天然放养和半粗放饲养两种类型的,常见的养殖方式则是有水库养殖,沼泽养殖,湖泊养殖,河道养殖,稻田养殖。这是可以比较充分利用到天然饵料以及其他的一些自然条件,从而去圈定一定的养殖范围,投放牛蛙的种苗,适当的来增喂一些饵料,定期的进行采收和捕捉。2,集约进行精养:我们也可以利用人工饵料和非农耕地,去采取人工方法来进行建造池塘,进行集约化精细管理的一个养殖方式。再根据饲养场地的别,我们也可以分为池塘养殖,场区养殖,庭院养殖,室内养殖,恒温养殖等等的几种方式。3,建造蛙池:养殖场我们是应该要在冬暖夏凉,远离嘈杂,交通便利,供电充足,这样是以方便进行养殖生产。其中,水源条件的好坏可以说是养蛙成败的关键问题,一般情况下,一定要水源充足,排灌比较方便,水质的要求则是需要没有污染,从而会达到渔业的水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