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一般多重
(1)每隔5-7天加注一次新水,加水量为20cm左右。每隔15-20天换一次体长在10-20厘米之间,体重在50-100克之间。淡水鲈鱼的生长速度和大小取决于它的品种。正常生长的鲈鱼一年能长35厘米左右,重量在2-3斤。幼鱼期时会从4月中旬开始向近岸移动,5月中旬出现高峰,6月份以后逐渐减少,溯河进入淡水成长,幼鱼生长迅速,2个月平均长度增加3.2。新水,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30%。鲈鱼的体重会因个体异、生长环境和饲养条件等因素而有所变化。正常情况下,成年鲈鱼的平均体重在500克至2千克之间。然而,鲈鱼的体重也可以超过2千克,尤其是在良好的养殖环境中或自然生长条件较好的情况下。需要注意的是,幼鲈鱼的体重较轻,随着生长和发育,体重会逐渐增加。
鲈鱼的生存温度
鲈鱼停口温度和ph通常要求为6-8.5。桂花鱼不多(鲈鱼耐低温稍)基本水温18摄氏度以下就停止进食,所以基本也就在中秋之后很难再钓得到了。
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又称花鲈(1)放养后的前2天,主要以培育的浮游生物为食。第3天开始,使用加州鲈鱼0号饲料进行驯化。驯化后7-10天后,进行正常投喂。、寨花、鲈板、四肋鱼等,俗称鲈鲛,与黄河鲤鱼、鳜鱼及黑龙江兴凯湖大白鱼并列为“四大淡水名鱼”。我国的鲈鱼品种以松江鲈为主,又名四腮鲈鱼,也称虎头鱼。
鲈鱼怎么养殖
加州鲈鱼是生长较快的大型鱼类。鲈鱼在养殖前要挑选土地平坦,有固定的淡水来源,池塘周围不能有大型的工厂,池塘的占地要在4亩至5亩地,池塘内的水深在2米,池塘地部要平坦,池塘的堤坝每有渗漏,放养出苗前7天至8天时要用进行消毒工作,每亩地要用50公斤的石灰进行消毒,或者是用10公斤的漂对干池塘进行消毒。当年鱼的生长速度与放养密度、饲料、水温、水质、水域类型等有关。
鱼苗可以使用的饵料很多比如有,红虫,卤虫,新鲜的鱼糜,等等很多的肉食性饲料,喂食的重量在种苗体重的百分之15左右,每天要喂食3次。鲈鱼在养殖1年后可以进行出售,要用双层的渔网进行捕捞,鲈鱼在捕捞时会拼命的逃跑所以要利用双层网进行捕捞,捕捞后要立即进行出售。
什么是鲈鱼 关于鲈鱼的
加州鲈鱼属温水性鱼类,在养殖池塘中,喜欢栖身于沙质、沙泥质、不混浊的静水环境中,活动于水体的中下层,幼鱼喜集群活动,而成鱼则分散生活。1、鲈鱼(Lateolabraxjaponicus),又称花鲈、寨花、鲈板、四肋鱼等,俗称鲈鲛,与黄河鲤鱼、鳜鱼及黑龙江兴凯湖大白鱼并列为“四大淡水名鱼”。我国的鲈鱼品种以松江鲈为主,又名四腮鲈鱼,也称虎头鱼。其体长侧扁,下颌长于上颌,肉坚实呈蒜瓣状,鱼鳔可制鱼肚,常清蒸食用。 其肉质洁白肥嫩,细刺少、无腥味,味极鲜美,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可入,是一种极其珍贵的补品。一般体长30-40cm,体重400-1000g,已成为名贵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发展海水养殖的品种。
2、其体长侧扁,下颌长于上颌,肉坚实呈蒜瓣状,鱼鳔可制鱼肚,常清蒸食用。其肉质洁白肥嫩,细刺少、无腥味,味极鲜美,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可入,是一种极其珍贵的补品。一般体长30-40cm,体重400-1000g,已成为名贵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发展海水养殖的品种。
淡水鲈鱼咋养?
淡水鲈鱼的养殖可以参考以下几:
加州鲈鱼能在淡水中良好地生长发育,也能在盐度为1%的咸淡水中生长。一、池塘建造
1、选择水源丰富,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地方建池。
2、每口池塘5~8亩,呈长方形,南北走向较好。
3、要求池底平坦,砂泥底质,池岸牢固,池深2米。
4、池底要埋设进、排水管道。同时配备1~2台1.5千瓦的增氧机,养殖冷温性海淡水洄游鱼类,体小型,体长约100mm。在淡水中生长肥育,栖息于清澈流水的底层,日间潜伏,夜晚活动,捕食虾类和小鱼。一年即达性成熟。在上海松江地区,亲鱼于每年11月开始向河口洄游,再由河口移向浅海。洄游开始时,性腺尚未成熟,洄游入海而逐渐成熟。降海洄游时雄鱼较早,雌鱼稍晚。一般雄鱼先到产卵场,钻入牡蛎堆成的洞穴中,等待雌鱼前来产卵。场要有发电备用机组。
5、临放养时要做好池塘清淤消毒,可在放苗前一周每亩用50公斤生石灰或5~10公斤漂干池泼洒消毒。
二、苗种培育
1、从海区捕捞的鲈苗(体长1.5~2厘米),要经过淡化至盐度4‰~7‰后方可投入暂养池(盐度1‰)。
2、暂养池放养密度控制在每亩1~2万尾,要经常对池塘冲水增氧。
4、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5%,分3次投喂。
5、暂养期间每周用0.pm强氯精或15ppm泼洒消毒一次,
6、在开始投饵前3天,每50公斤鱼内服痢特灵0.5克、土霉素3 克、 维生素C1克,每天拌饲投喂一次,连服3天。
三、饲养管理
3、每天投饲两次,主要饲料为搅碎的鱼糜和浮性颗粒饲料,饲料中要添加维生素B、C,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6%。
4、每月还要将土霉毒、红霉素、维生素物拌饵投喂2 次,每次连服3 天。
5、同时定期用 0.4ppm 强氯精或20ppm对池塘全池泼洒消毒。
四、疾病防治
1、鲈鱼抗病力较强,自然条件下不易患病。但人工高密度养殖因其生存环境及空间发生很大变化,稍有不慎极易造成疾病。
2、必须加强病害预防,定期对养殖池塘、食台进行物消毒,发现疾病及早治疗。
0-25
3斤鲈鱼 几岁
6、每天做好巡塘与一般家鱼相比,幼鱼要求水体中有较高的溶氧,一般要求4毫克/升以上。管理,在夜间或天气闷热气压低时开机增氧,发现池水变坏要及时排换水,保持池水清新。一岁左右。
鲈鱼是一种生长速度比较快的鱼,一年可以长几十厘米,尤其是人工养殖的鲈鱼,周围的环境可调控,鲈鱼的体重一年可以长3到5斤。鲈鱼能长多大跟周围很多因素有关,野生鲈鱼生长虽没有这么快,不过一年也能长两三斤。
鲈鱼,体长,侧扁。口大、倾斜。下颌长于上颌,上颌骨长,末端到眼后下缘。两颁、梨骨、腭骨具绒毛状齿。前鳃盖骨的后缘有细锯齿,后角有一个大棘,下缘向后下方有3个大棘,鳃盖骨有一个大棘。具两个背鳍,背鳍以第5鳍棘最长。幼体的体侧及背鳍棘部有若干黑色斑点,成熟个体逐渐消失。
鲈鱼的繁衍
鲈鱼的生长速度较快,一般在自然界中,1龄鲈鱼的体长可达到25~30厘米,体重200~600克;2龄鱼体长40~50厘米,体重600~1500克:3龄鱼体长50~60厘米,体重1200~3600克。个体体长达100厘米,体重15~20千克。但鲈鱼的生长因生活海域的不同异很大,如日本沿岸,2龄以上的鲈鱼体长要比渤海湾同龄鲈鱼个体的平均体长小10厘米左右,而长江口附近海域的同龄鲈鱼又比渤海湾的要大。这与海域的水温、饵料的丰歉、水质情况等环境条件不同有关。
鲈鱼的体长生长以3龄以前最快,平均每年可增长10厘米以上,4~6龄生长速度开始下降,7龄以上鲈鱼步入衰老2、放养密度一般为0~3500尾/亩。水深1.5米以上, 要保持池水适宜肥度,以透明度在30厘米、水色呈油绿色为宜。期,体长的生长速度显著减慢。体重从l龄后开始迅速由于性成熟年龄为1-2冬龄,所以鱼体快速生长阶段为1-2龄,这时的年增长量和生长指标数值,3龄时便开始转慢。增长,每年增重500~900克,7龄以上才开始减慢。总的来说,鲈鱼在性腺初次成熟之前,生长速度较快。而在池塘条件下,鲈鱼的生长速度则取决于水温、放养密度、水中的溶氧条件和饲料状况等。鲈鱼的寿命约为10龄或更长些。
野生鲈鱼和养殖鲈鱼区别在哪里,附鲈鱼的养殖方法
7、经过20多天饲养,鱼长至4~6厘米时可进入大池分疏饲养。1、野生鲈鱼体型较为细长,表面颜色发亮,鱼身斑纹比较清晰,而养殖的鲈鱼无需担心食物,因此体型短而粗,肚子较鼓。2、野生鲈鱼的嘴部较尖,而养殖鲈鱼的嘴部较为圆滑。3、野生鲈鱼一般为弓背,而养殖鲈鱼的背部比较平直。4、野生鲈鱼的尾部较长,并且相对比较完整,而养殖鲈鱼的尾部较短,多有伤缺口。
一、野生鲈鱼和养殖鲈鱼区别在哪里
1、野生鲈鱼的体型较为细长,表面颜色发亮,鱼身上的斑纹比较清晰,而养殖鲈鱼由于不需要自行觅食,活动量较少,因此体型短而粗,肚子较大,颜色较深。
2、野生鲈鱼的嘴部较尖,而养殖鲈鱼的嘴部较为圆滑。 3、野生鲈鱼一般为弓背,而养殖鲈鱼的背部比较平直。
4、野生鲈鱼的尾部较长,并且相对比较完整,而养殖鲈鱼的尾部较短,多有伤缺口。 二、鲈鱼的养殖方法
1、池塘
(1)池底平坦,底质6、放苗前要施肥培养池水的基础饵料,使池水呈油绿色或茶褐色为宜。以偏碱性的粘壤土为宜,池坡比控制在1:2.5-3左右,水深控制在1.5-2m左右。
(2)入冬时,将池塘中的水排干并清理掉池底多余的淤泥,大约保留10-15cm即可,然后进行暴晒。放养前15-20天左右,每亩池塘使用100kg生石灰全池泼洒。7天后,进水80-100cm,然后每亩池塘使用100g的24%溴氯海因进行消毒。
(3)放养前5-7天左右,每亩池塘使用200-g的80%高效生物肥水宝,后续每隔10-15天,每亩池塘追施0.5-1kg的氨基酸肥水膏。 2、放养
(1)每亩池塘放养1800-2000尾加州鲈鱼(规格为200尾/kg),同时搭配放养20-30尾的鲫鱼(规格为10尾/kg),50-80尾的鲢鱼(规格为10尾/kg),其中加州鲈鱼在5月中下旬放养,鲫鱼和鲢鱼在6月中下旬放养。
(2)在放养鱼苗之前,加州鲈鱼使用3-5%食盐水浸浴10分钟,鲢鱼和鲫鱼使用15-20g/m3液浸浴15-20分钟。 3、投喂
(2)养殖初期,每天的投喂量为鱼体重的6-8%,饲料选择0号料和1号料,蛋白含量为46-45%,粒径为1.7-4mm。养殖中期,每天的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饲料选择2号料和3号料,蛋白含量为45%,粒径为4-8mm。养殖后期,每天的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4%,饲料选择4号料,5号料和6号料,蛋白含量为44%,粒径为8-12mm。
4、管理
(2)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5-40cm左右。
(3)池塘水体的氧气溶解量控制在5mg/L以上。
(4)池塘水体ph控制在7.5-8.5之间。
(5)每隔15天左右,每亩池塘使用g微生物益水素,分解池塘中的残饵以及物。每隔20-30天左右,每亩池塘使用200g的底毒净。
淡水鲈鱼三个月能长多大
鲈鱼的体型和重量因品种和生长1、将鲈苗过筛后按大小分池饲养。环境等因素而异。一般来说,一条鲈鱼的重量在0.5-5公斤之间。加州鲈鱼的生物学特性
加州鲈鱼最适生长水温为20-30℃,10℃以上开始摄食。
耐低氧能力比鳜鱼强,幼鱼在溶氧1.85毫克/升时便出现浮头。
3、下池第2 天开始投喂浮游动物、红虫等鲜活饵料,慢慢将鱼浆、浮性颗粒配合饵料与鲜活饵料混合投喂,逐渐驯化至投喂搅碎鱼糜、浮性颗粒饲料。加州鲈鱼是肉食性鱼类。
在自然界中,它具有温和肉食性和凶猛肉食性的双重特点。
掠食性强,摄食量大,常以水生昆虫、虾、小鱼、蝌蚪及其他水生动物为食。
常单独觅食,有时昆虫在水面飞行,它在水下追,伺机捕食,动作敏捷。
人工养殖时可投喂活饵料,如浮游动物、摇蚊幼虫、水蚯蚓、小虾、小鱼等,也可喂鱼肉、鱼块。
摄食活饵料、鱼肉时,加州鲈鱼摄食量大,生长喂肉快,肥满度好。
在幼鱼阶段,经驯饵可使加州鲈鱼摄食人工颗粒饵料。
当水质良好、水温25℃以上时,幼鱼摄食鲜活饲料的摄食量可达总体重的50%,成鱼可达20%。
当饲料不足时,常会出现互相残杀现象。
通常孵化后1个月内的鱼苗以轮虫及小型甲壳类动物为食;鱼苗长至5-6厘米后,便大量摄食水生昆虫和饵料鱼苗;体长10厘米以上时,便会以小杂鱼作为主食了。
常见的个体为0.9-1.8千克。
60-70日龄鱼体长可达14.5-16厘米,体重可达40-50克。
通常当年鱼苗经人工养殖可达0.5-0.75千克的上市规格。
养殖2年,体重约1.5千克。
3年达2.5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