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农场

泥秋鱼在北方怎样养殖?_泥秋鱼的功效

梦想农场 1

如何养殖泥鳅?

泥鳅滑溜溜的身体,圆头圆脑的外型很可爱。泥鳅常常是我们餐桌上的美食,很多人都知道泥鳅可以吃,但不知道泥鳅也可以作为观赏的动物。无论是家庭少量饲养泥鳅,还是专门的饲养场养殖,饲养泥鳅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

池塘建设:选择避风向阳、引水方便、弱碱性底质、无污染的地总的来说,泥鳅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是非常1、池塘养鳅池塘养殖成鳅,是适合于大规模养殖的一种生产方式。目前,主要有单养和混养两种。适合农民朋友养殖的水产项目。方建池,池塘可以是水泥池,也可是土池。土池做到坚固耐用无漏洞,池底铺入20~30厘米的肥泥。进出水口用铁丝或塑料网拦住,池底向排水口倾斜

泥秋鱼在北方怎样养殖?_泥秋鱼的功效泥秋鱼在北方怎样养殖?_泥秋鱼的功效


泥秋鱼在北方怎样养殖?_泥秋鱼的功效


这些问题泥鳅养殖那些网站上都有详细讲解,直接去泥鳅养殖网看看不就行了,直接地址栏里输入yangniqiu,回车,就这么简单

泥鳅养殖技术,怎样养泥鳅,泥鳅

定期用生石灰、漂全池泼洒,可以改善水质和预防鱼病的发生。

饲养方式:

4.不更换饲养泥鳅的水。我们要定时向池中注入新水,如果发现泥鳅冒顶吞食空气或浮头嚎水,就应立即注入新水,也可用气管池中打气,以缓解水中缺氧。

2、稻田养鳅,稻田养成鳅的意义稻田养成鳅是一项具有发展前途的事业。

3、池沼养成鳅,池沼中不便栽种其他农作物,但水草及水生动物较丰富,有利于养泥鳅。

5、流水养鳅,网栏流水养鳅水源丰富、水流不断、场地狭窄的溪流、若泥鳅已经发生了气泡病,可用5毫克/升的食盐水全池泼洒,并排出一部分老水,添加新水,以改善池塘水质环境。河沟,可利用起来养泥鳅。方法是在上、下设网或栅栏;或者用网或栅栏围圈起来,使水流通过,但又防止泥鳅逃跑。

6、缸、坛、罐及塑料盒养鳅在较大的缸、坛、罐及塑料盒内铺设约20厘米塘泥,掺杂有机肥(是鸡、鸭粪)和碎草,待发酵后注入净水,每平方米可放3~5厘米规格的鳅种30尾左右。特别要注意的是投饵量和水质变化,用0。5~1厘米的橡皮管接新鲜水放入底部,每天加注部分新鲜水。上面或开口,或直接溢出部分陈水,以保证水质活爽。

泥鳅怎么养

2、投种:先往池塘里施加腐熟的有机肥,再将泥鳅苗放入池塘中。泥鳅吃水蚤、蚯蚓、水生昆虫以及甲壳动物,食物减少时也会吃藻类、泥渣以及腐烂的植物,养殖泥鳅要选择水源充足、向阳通风的场所,并为其每隔一周清理一次残渣,避免水中产生有害气体,影响泥鳅生长。

泥鳅怎么养 泥鳅又名鱼鳅、泥鳅鱼、拧沟、泥沟娄子,栖息在河流、湖泊、沟渠水田、池沼等各种浅水多淤泥水域的底层。

3、饲料投喂

泥鳅身体长形,呈圆柱状,眼睛小、侧上位,身体上部灰褐色、下部白色,体侧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点。

泥鳅广泛分布在沿岸的、日本、朝鲜、、印度等地,昼伏夜出、适应性强。

泥鳅鱼怎么养 泥鳅鱼养殖方法

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15℃,泥鳅摄食量降低,即可进行捕捞。

1、场地:养殖泥鳅时,需要向池塘里喷洒生石灰进行消毒。

5.要捕获泥鳅,首先要把池水放干,采取捕大留小的办法,以确保池内有一定数量的鳅苗,利于继养和高产。

4、4.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巡查:每天巡查一次池塘,及时捞出染病的泥鳅。

泥鳅怎么养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候就这么简单

泥鳅能养吗

4、洼地、水凼、坑塘养鳅农村闲散的洼地、水凼、坑塘等,地块小而且分散,却因水质肥,易管理,成为泥鳅良好的栖息环境。

泥鳅吃但由于近些年野生泥鳅数量的减少,人工养殖泥鳅发展的越来越快,而且泥鳅养殖优势也较为明显,很受养殖户的欢迎。什么

形态特征

体长形,呈圆柱状,尾柄侧扁而薄。头小。吻尖。口下位,呈马蹄形。须5对(吻须1对,上颌须2对,下颌须2对)。眼小,侧上位,被皮膜覆盖,无眼下刺。鳃孔小,鳃裂止于胸鳍基部。鳞甚细小,深陷皮内。侧线完全。侧线鳞多于150。鳔很小,包于硬的骨质囊内。

背鳍短,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具不分枝鳍条2,分枝鳍条7。胸鳍距腹鳍较远,具不分枝鳍条1,分枝鳍条10。腹鳍不达臀鳍,具不分枝鳍条1,分枝鳍条5-6。臀鳍具不分枝鳍条2,分枝鳍条5。尾鳍圆形。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体长5厘米以下的鳅苗主要摄食动物性饵料,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体长在5-8厘米时,除了摄食小型甲壳动物、昆虫幼虫、水蚯蚓外,还摄食高等水生植物、藻类和有机碎屑等,以后逐渐变为杂食性鱼类,几乎无所不食,凡水中和泥中的动植物及有机碎屑,都是泥鳅的天然饵料。泥鳅对动物性饵料最为贪食,特别爱吃鱼卵。亲鳅产完卵后,如果不及时取走,往往会把自己产的卵吃掉。泥鳅觅食主要是靠口须来完成,它的5对触须既是“探测器”帮助寻找食物,又是“过滤器”帮助分拣食物,可口的送入口中,不可口的弃掉,边吃食、边寻找、边移动。

泥鳅可以人工饲养,通过饲养泥鳅可以获得经济效益。为了让泥鳅长得更好,不仅需要注意食物的种类,还需要注意喂食的频率。一般来说,可以控制在一天喂两次左右。上午的8点左右和下午的3点左右是比较适合喂食的时间,可以每天在这两个时间段给泥鳅提供食物。食量可以根据泥鳅的体型以及数量来合理调控。

河里抓的泥鳅怎么养

2、饲养泥鳅的器皿要够高。如果是用池饲养,那池的边缘壁一定要高出水面1.5尺左右泥鳅多久喂一次,因泥鳅好动,以防窜逃。

一、泥鳅饲养泥鳅素有“水中人参”的美誉,其营养价值很高,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一道美食。要点:

1.泥鳅属温水性鱼类,生活在15—30℃范围内,饲养在最适24—27℃的水温范围。

2.雌雄泥鳅的鉴别方法,可观其外表:雄的头尖,胸鳍窄长,身体与尾端一样粗细,尾尖上翘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雌的头呈椭圆平型。雌鳅的产卵力极强,一条雌鳅初夏至初秋能产4000粒以上的卵,一般年产2—3次,产卵万粒以上。

3.由于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所以无论米糠,或者麦、蝇蛆都可以作饵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投喂量一般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

7. 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15℃,泥鳅摄食量降低,即可进行捕捞。

二、饲养泥鳅常见错误:

1、泥鳅和黄鳝切莫混养一池,因为黄鳝要吞食泥鳅。有些养鳝池投放泥鳅是避免黄鳝互相缠绕在一起。

稻田养殖的泥鳅,一般在水稻即将黄熟之时捕捞,也可在水稻收割后进行。捕捞方法一般有以下5种。 1.网捕法:在稻谷收割之前,先用三角网设置在稻田排水口,然后排放田水,泥鳅随水而下时被捕获。此法一次难以捕尽,可重新灌水,反复捕捉。 2.排干田水捕捉法:在深秋稻谷收割之后,把田中鱼沟、鱼溜疏通,将田水排干,使泥鳅随水流入沟、溜之中,先用抄网抄捕,然后用铁丝制成的网具连淤泥一并捞起,除掉淤泥,留下泥鳅。天气炎热时,可在早晚进行。田中泥土内捕剩的部分泥鳅,长江以南地区可留在田中越冬,次年再养;长江以北地区要设法捕尽,可采用翻耕、用水翻挖或结合犁田进行捕捉。 3.香饵诱捕法:在稻谷收割前后均可进行。于晴天傍晚时将田水慢慢放干,待第二天傍晚时再将水缓缓注入坑溜中,使泥鳅集中到鱼坑(溜),然后将预先炒制好的香饵放入广口麻袋,沉入鱼坑诱捕。此方法在5—7月期间以白天下袋较好,若在8月以后则应在傍晚下袋,第二天日出前取出效果较好。放袋前一天停食,可提高捕捞效果。如无麻袋,可用旧草席剪成长60厘米、宽30厘米,将炒香的米糠、蚕蛹粉与泥土混合做成面团放入草席内,中间放些树枝卷起,并将草席两端扎紧,使草席稍稍隆起。然后放置田中,上部稍露出水面,再铺放些杂草等,泥鳅会到草席内觅食。 4.笼捕法:是采用须笼或鳝笼捕捞。 5.物驱捕法:通常使用的物为茶粕(亦称茶枯、茶饼,是榨油后的残存物,存放时间不超过2年),每667平方米稻田用量5—6公斤。将物烘烧3—5分钟后取出,趁热捣成粉末,再用清水浸泡透(手抓成团,松手散开),3—5小时后方可使用。 将稻田的水放浅至3厘米左右,然后在田的四角设置鱼巢。鱼巢用淤泥堆集而成,巢面堆成斜坡形,由低到高逐渐高出水面3—10厘米。鱼巢大小视泥鳅的多少而定,巢面一般为脚盆大小,面积0.5—1平方米。面积大的稻田也应设置鱼巢。 施宜在傍晚进行。除鱼巢巢面不施外,稻田各处须均匀地泼洒液。施后至捕捉前不能注水、排水,也不宜在田中走动。泥鳅一般会在茶粕的作用下纷纷钻进泥堆鱼巢。 施后的第二天清晨,用田泥围一圈拦鱼巢,将鱼巢围圈中的水排干,即可挖巢捕捉泥鳅。达到商品规格的泥鳅可直接上市,未达到商品规格的小鳅继续留田养殖。若留田养殖需注入5厘米左右深的新水,有条件的可移至他处暂养,7天左右待田中性消失后,再转入稻田中饲养。此法简便易行,捕捞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且无污染(须控制用量)。在水温10—25℃时,起捕率可达90%以上,并且可捕大留小,均衡上市。但作时应注意以下事项。首先是用茶粕配制的液要随配随用;其次是用量必须严格控制,施一定要均匀地全田泼洒(鱼巢除外);此外鱼巢巢面必须高于水面,并且不能再有高出水面的草、泥堆物。此法捕鳅时间在收割水稻之后,且稻田中无集鱼坑、溜的;若稻田中有集鱼坑、溜,则可不在集鱼坑、溜中施,并用木板将坑、溜围住,以防泥鳅进入

怎么养殖泥鳅才好?泥鳅的科学养殖要点

5.要捕获泥鳅,首先要把池水放干,采取捕大留小的办法,以确保池内有一定数量的鳅苗,利于继养和高产。

那泥鳅是生活在我国的一种比较常见的鱼类,在各地的淡水之中分布广泛。野生泥鳅基本在我国的各个省份都是可以见到,另外人工养殖泥鳅的行为也比较普遍,范围也比较广。泥鳅中含有的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食用,因而也具有比较高的经济价值,养殖者养殖它们就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泥鳅的养殖并不是十分困难,因为泥鳅的适应性还是比较好的,不过为了让它们的长势更好,需要注意的事项还是比较多的。么泥鳅要怎样养殖才好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3、饲喂:喂养泥鳅时,需要给其提供豆饼、酒糟、麦麸等饲料。

那么泥鳅要怎样养殖才好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1、池塘条件

培育池是土池,池深在50cm左右,池水水色以黄绿色为宜,透明度20~25厘米,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溶解氧2毫克/升以上。

池底泥土要夯实,池四周离岸边1_左右的位置可栽种一些禾本科植物(如黑麦草、芦苇等),作遮荫用。

2、苗种放养

鳅种放养前7~10天,用生石灰0.2千克/平方米清塘消毒。

放苗时则需要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苗种进行放养。

一般情况下,规格为体长5~7厘米的鳅种的放养密度为80~100尾/平方米,同时可在鳅池中搭配放养5~8尾/平方米的鲫鱼。

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饲料来源很广,水蚤、蚯蚓、蝇蛆等是泥鳅天然的饵料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

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密切相关,3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4月~6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7月~8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

4、日常管理

每天都要查看泥鳅活动和摄食情况,并做好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工作。

此外,加强巡塘管理,勤作日记,发现池塘设备有破损情况及时补休,以防出逃。

当然,做好病害防治也是关键,力争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5、水质调控

随着鳅种的生长,应逐渐加深水位,天气炎热的时候还可再加深一点。

另外,夏季高温池水易缺氧,要及时打开增氧设备增加溶氧量。

6、适时捕捞

而且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市场上需求量也很高,只要找对销路,就能获得不错的养殖利润。

泥鳅要怎么养?

6. 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

一、泥鳅饲养要点:

一般多采用排干池水进行人工下池捕捉的方法。

1.泥鳅属温水性鱼类,生活在15—30℃范围内,饲养在最适24—27℃的水温范围。

3.不分季节,随便养泥鳅。“夏至”是养殖投放的期,要抓住时间放种苗,而且泥鳅也有冬眠的习惯。

2.雌雄泥鳅的鉴别方法,可观其外表:雄的头尖,胸鳍窄长,身体与尾端一样粗细,尾尖上翘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雌的头呈椭圆平型。雌鳅的产卵力极强,一条雌鳅初夏至初秋能产4000粒以上的卵,一般年产2—3次,产卵万粒以上。

3.由于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所以无论米糠,或者麦、蝇蛆都可以作饵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投喂量一般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

7. 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15℃,泥鳅摄食量降低,即可进行捕捞。

二、饲养泥鳅常见错误:

1、泥鳅和黄鳝切莫混养一池,因为黄鳝要吞食泥鳅。有些养鳝池投放泥鳅是避免黄鳝互相缠绕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