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蛋鸭的产蛋率?
鸡,鸭,鹅,鸽子,孔雀等等这些动物;我觉得最应该注意的就是环境一定要营造一个非常宽阔并且卫生的环境,还有就是在饲养方面也要注意选择正规的饲料,还有一定要注意不要给鸡鸭喝冷水,一定要注意适宜的温度。一、补饲
蛋禽养殖管理_蛋鸡养殖技术与管理
蛋禽养殖管理_蛋鸡养殖技术与管理
蛋福星 增蛋产蛋高峰延长六个月
二、补充⑴产蛋期的环境控制维生素
蛋鸭产蛋上不去的原因
目的:就是让鸭子快速爬上产蛋高峰期和 高 峰期的维持.之后用新牧蛋福星++鱼肝油调理
蛋福星调理,鱼肝油补充营养,一调一补快速爬上产蛋高峰期。
我是养殖 牧百科:
散养鸭产蛋期的饲养管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种鸭按建议喂料量进行饲喂,用全价配合饲料或湿拌料。鸭有夜食的习惯,所以晚间给料相当重要,一般喂给湿拌料。喂料次数为4次/天,时间间隔相等,要求喂饱,或少喂勤添,保证槽内有料,且不要有过多剩料,其优点是每只鸭吃料的机会均等,不会出现踩踏或暴食的现象。每天应保证充足的饮水供给和刷洗水槽,水应没过鸭的鼻孔,以便清洗鼻孔。(1营养成分达到代谢能2720千卡/公斤,粗蛋白质16%,钙2%,有效磷1%。)饲喂技术
(2)产蛋箱准备
(3)环境条件
鸭虽然耐寒,但冬季温度低,要采取防寒保暖措施;夏季温度高则放水洗浴、淋浴或增加通风降温。每天光照17小时,光照强度为7瓦/米2,灯高2米,并加灯罩,灯分布要均匀,开灯时间要固定,不可随意更改,否则会影响产蛋率。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垫料干燥。密度以每平方米2~3只为宜。
(4)运动
每天驱赶运动6~8次,共40~50分钟,切忌驱赶速度过快。运动场日光充足时放鸭出舍,傍晚太阳落山前赶鸭入舍;雨雪天气则不放鸭出舍;夏季天气热,每天5:00或6:00早饲后,将鸭赶到运动场上,运动场要搭设凉棚,供鸭白天栖息、活动时遮荫。鸭运动充足能保持良好的食欲和消化能力,产蛋率也较高。
(5)种蛋收集
家禽养殖包括哪些动物?家禽养殖管理经验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④光照:在开产时每天l4小时,产蛋高峰时,每育成鸭转入产蛋舍前,在产蛋舍内要放置足够的产蛋箱,如果不换鸭舍则在育成鸭22周龄时放入产蛋箱。每4只鸭设1个产蛋箱,可以将几个产蛋箱连在一起,箱底铺上松软的草或垫料。当草或垫料被污染时要随时更换,保证种蛋的清洁,提高孵化率。产蛋箱的位置不要随意变动。天光照应达l6小时。鹅,牛,猪,马,鸭子;一定要找一个通风比较好的环境,要保证环境的干净程度。
鹅在产蛋期饲养管理方法(产蛋期鹅的饲喂配方)
⑤鹌鹑免疫活性不足导致鹌鹑的免疫力下降,如营养不良(特别是缺乏蛋白质)、应激等。近年来,鹅产品因其绿色,无污染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在鹅的产蛋期,如能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更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介绍鹅在产蛋期饲养管理方法,供参考。
一、开产鹅的识别 临产前母鹅表现为羽毛紧凑有光泽,尾羽平直,呈菊花状,腹部饱满,松软而有弹性,耻骨间距离增宽,采食量增大,喜食矿物质饲料,母鹅有经常点头寻求配种的姿态。
开产母鹅有衔草做窝现象。即可开产。
二、按饲养标准喂全价饲料 目前各地对产蛋鹅的日粮配合及喂量,主要是根据当地的饲料资源和鹅在各生长、生产需要因地制宜地自行拟定,这也是养鹅业起步晚,发展慢的一个原因。
产蛋期参考配方如下(%):玉米33、麦麸25、稻糠24、豆粕(饼)11、鱼粉3、骨粉1、贝粉2、食盐0.3、微量元素和维生素0.7。
三、定时不定量饲喂 采用定时不定量,满足供应的方法饲喂,每天晚上要多加喂些精料,大型产蛋鹅每天每只喂精料0.20公斤-0.25公斤,小型鹅0.15公斤-0.20公斤。
有条件的喂饲时,应先喂青料,后喂精料,然后休息,有规律地进行。每天喂三次,早晨5-7时,中午10-11时,晚5-6时,产蛋高峰期夜间9-10时应补喂一次。
鹅不吃夜食不连蛋,蛋重降低,如果喂食跟不上,也招致停产,提前换羽,或出现就巢性,影响产蛋性能。
四、产蛋时间与放牧运动 母鹅的产蛋时间大多数在下半夜2时至上午8时左右,个别的也有在10点后至下午,所以产蛋鹅上午9时前不要外出放牧,在舍内补饲与运动,任其交配。
五、温度与光照 鹅产蛋的适宜温度应为18℃-20℃,如果产蛋季节在早春或晚秋和冬季,鹅舍应设有保温取暖设备,以充分包括母鸡,公鸡,鸭子,鹅,鸽子,鹌鹑等;家庭在养殖的时候,选择放养的方式,既可以节省人力成本,而且能够让这些家禽长得更好,注意要将它们隔离开来养殖,避免禽流感。发挥鹅的产蛋性能。
鹅对光照反映也很敏感,补充光照可使产蛋量增加,特别是产蛋量低的品种,补充光照产蛋量提高更快,补充光照加自然光照时间,每日应达12-15小时,其照度每平方米舍面积为2-3瓦,即20平方米可加40-60瓦灯泡一个。
六、通风与卫生 过夜的鹅舍,冬季为了保温,每平方米5-7只,夏季还要少些,每平方米3-4只,舍的举架(高度)不要太低,太低不利通风,并留有通风孔,因为产蛋鹅代谢很强,要求空气新鲜。
鹅舍要常起常垫,积粪多产生氨气大,不利鹅体健康。
运动场要常打扫,清除粪便与杂物,有条件的舍内和运动场还要定期消毒,防止传染病和其他疫病的发生。
七、防止窝外蛋 为了方便拣蛋工作,必须训练母鹅在产蛋窝内产蛋,不可放任自流地随处产蛋。
产蛋开始时要进行训练和,把产蛋鹅放入指定产蛋窝内,用竹片盖住,经几次训练,就可固定在指定的产蛋窝内产蛋了。
八、减少应激 应激理论近年来已被普遍使用于养禽业。生活环境中存在着无数种致应激因素,如恐惧、惊吓、斗欲、兴奋、拥挤、驱赶、停电、随意捕捉等等,都会影响鹅的生长发育和产蛋量。
有经验的养鹅生产者很反对养鹅环境的突然变化。饲料内添加维生素E有缓应激的作用。
鹌鹑产蛋期的饲养管理(蛋鹌鹑养殖周期)
鹌鹑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②湿度:适宜的湿度应保持在50%~55%。
③通风:舍内应设通风排气孔,夏天的通风量应达3太阳港养家禽需要做好以下管理工作:~4立方米/小时,冬天为l立方米/小时。
⑤密度:笼养密度以20~30只/平方米为宜。
防疫与消毒
⑵适时免疫:鹌鹑在7~l0日龄用新城疫ⅱ系苗免疫(饮水),9~l1日龄用传染性支气管hl20免疫(饮水),l8~20日龄用传染性法氏囊病弱毒苗(饮水),30~35日龄注射禽流感h5。平时,可用土霉素、球痢灵、新诺明等物拌料喂养,预防疾病的发生。60日龄时注射新城疫i系苗,90日龄时再次注射禽流感。在产蛋高峰期每天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复合b或鱼肝油(饮水)。
⑶定期消毒:不论是育雏期还是产蛋期,都要对鹌鹑舍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一般为每周2~3次。对鹌鹑舍消毒,主要用0.l%新洁而灭进行喷雾消毒,用5%漂对周围环境、粪便、水进行消毒。及时清扫粪便,严禁在舍周围处理粪便。
应注意鹌鹑免疫失败
①过期或失效的不能使用。
③要按使用说明接种,不可采用其他接种途径。
④4母源抗体被中和,不能⑥发霉的饲料不可饲喂,因其产生的霉菌毒素具有抑制免疫作用。产生预期的免疫力。
蛋用鹌鹑持续高效饲养,方法是什么?
②未消毒的注射器、针头和滴管不能使用。首先应该选择合适的场地,其次就⑵饲料:饲料用莆港饲料公司生产的全价配合饲料3l8#,饮水应做到卫生不缺水。是应该去专业的技术,选择精良的饲料,定期的打扫养殖场,及时的观察情况,避免出现病害。
母鹌鹑开产后,食欲比较旺盛,须供足优质饲料。产蛋期间鹌鹑需要消耗大量的钙磷。应注意日粮中钙磷的补充。尽量做到使用全价饲料以保证鹌鹑的营养需求。 鹌鹑产蛋期间对房间的温度和湿度也有一定的要求。正常温度保持在18--25度之间。当温度低于15 度时产蛋量明显下降。所以冬季应控制好温湿度。 温度对产蛋量、蛋重、蛋壳品质、种蛋受精率和饲料转化率都有较大的影响,保持鹑舍适宜的环境温度是保证产蛋率和饲料效率的必备条件。鹌鹑喜温暖,怕寒冷。因此,冬季应注意保温。 鹑舍通风的目的是排除有害气体,交换新鲜空气,降低温度,调节相对湿度。舍内鹑群的呼吸、以及粪便、垫料、饲料等的分解产生一些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浓度升高,容易麻痹或损害呼吸道粘膜,使鹑的抗病力降低,产蛋量减少。
这个时候就应该了解这种生物的习性,然后一定要保证养殖环境特别的温暖,同时也一定要保证光照的风俗,关注电量要选择25度左右,同时一定要选择一个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然后周围一定要有特别丰富的水质资源,建筑物一定要特别的牢固,然后一定要注意合适的养殖密度。
在农村饲养肉鸡,应该如何管理?
①温度:舍内的适宜温度为20~25℃,短时间的高温(33~36℃)对产蛋影响不大。应该在一个养殖场里统一管理的,要及时的去清扫一些粪便,并且对它们定时的喂水喂食,而且要注意养殖场的通风。
产蛋结束后,再外出放牧,而且放牧不要走得太远,赶得太快,因为母鹅腹大,行动缓慢,体质消耗大,个别没产完蛋的鹅,不要赶出放牧,留在舍内继续产蛋。一定要注意干净卫生,一定要注意消毒处理,要根据实际健康进行营养的搭配,要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这些都是需要提前的接种,这样才可以保证鸡的正常生长。
其实可以把这些肉鸡放在一个大型的菜地里面,让它们自己去找食物,每天给它们补充一些水分,定期的去清洁卫生就行。
太阳港怎么养家禽
⑴实行全进全出和间歇饲养制。1. 禽舍管理:增加隔热层、种植藤蔓植物、加强四周绿化、安装水空调、检修降温系统、检查两侧墙是否密闭。
母鸭的产蛋时间集中在下半夜1:00~5:00,随着产蛋鸭日龄的增长,产蛋的时间会往后推迟。饲养管理正常,母鸭应在上午7:00产蛋结束,产蛋后期则可能会集中在6:00~8:00,舍饲的鸭采取清晨放出舍外的方法,有利于鸭在上午8:00前产蛋。尽量及时捡蛋,夏季高温要防止种蛋胚胎发育,冬季气温低要防止种蛋受冻。初产鸭要训练使用产蛋箱,减少窝外蛋,污染的蛋不能作种用。有少数鸭产蛋迟,产蛋后又在产蛋箱中过夜,这样易使蛋被污染或孵化,影响种蛋的正常孵化。种蛋应及时消毒入库,不合格的应剔除。2. 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加强通风。及时淘汰低产、弱小的家禽,降低密度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