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自动化运维架构六要素
日志规范的推行和贯彻需要研发密切配合,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运维理想中的日志规范要包含这些要求:运维自动化是我们所渴望获得的,但是我们在一味强调自动化能力时,却忽略了影响自动化落地的一个关键因素。那便是跟运维朝夕相处,让人又爱又恨的业务架构。
要点一:架构
任何架构的产生都是为了满足特定的业务诉求,如果我们在满足业务要求的同时,能够兼顾运维对架构管理的非功能性要求。那么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样的架构是对运维友好的。
站在运维的角度,所诉求的架构包含四个方面:部署,测试,组件化和技术解耦。
部署
指的是一份源代码,可以按照便于运维的管理要求去部署、升级、伸缩等,可通过配置来区分地域分布。服务间相互调用通过接口请求实现,部署性也是运维性的前提。
测试
运维能够通过一些便捷的测试用例或者工具,验证该业务架构或服务的可用性。具备该能力的业务架构或服务让运维具备了上线的能力,而不需要每次发布或变更都需要开发或测试人员的参与。
组件规范
这种做法能够限制运维对象的无序增加,让运维对生产环境始终保持着掌控。同时也能够让运维保持更多的精力投入,来围绕着标准组件做更多的效率与质量的建设工作。
技术解耦
指的是降低服务和服务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也包含了降低代码对配置文件的依赖。这也是实现微服务的基础,实现部署、测试、组件化的基础。
要点二:部署友好
DevOps 中有大量的篇幅讲述持续交付的技术实践,希望从端到端打通开发、测试、运维的所有技术环节,以实现快速部署和交付价值的目标。可见,部署是运维日常工作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属于内的工作,重复度高,必须提升效率。
CMDB配置
在每次部署作前,运维需要清晰的掌握该应用与架构、与业务的关系,为了更好的全局理解和评估工作量和潜在风险。
在织云自动化运维平台中,我们习惯于将业务关系、集群管理、运营状态、重要级别、架构层等配置信息作为运维的管理对象纳管于CMDB配置管理数据库中。这种管理办法的好处很明显,集中存储运维对象的配置信息,对日后涉及的运维作、和告警等自动化能力建设,将提供大量的配置数据支撑和决策辅助的功效。
环境配置
在运维标准化程度不高的企业中,阻碍部署交付效率的原罪之一便是环境配置,这也是容器化技术主要希望解决的运维痛点之一。
腾讯的运维实践中,对开发、测试、生产三大主要环境的标准化管理,通过枚举纳管与环境相关的资源与运维作,结合自动初始化工具以实现标准环境管理的落地。
依赖管理
部署方式
持续交付原则提到要打造可靠可重复的交付流水线,对应用软件的部署作,我们也强烈按此目标来规划。业界有很多案例可以参考,如Docker的Build、Ship、Run,如织云的通过配置描述、标准化流程的一键部署等等。
发布自测
发布自测包含两部分:
应用的轻量级测试;
发布/变更内容的校对。
建设这两种能力以应对不同的运维场景需求,如在增量发布时,使用发布内容的校对能力,运维人员可快速的获取变更文件md5,或对相关的进程和端口的配置信息进行检查比对,确保每次发布变更的可靠。
同理,轻量级测试则是满足发布时对服务可用性检测的需求,此步骤可以检测服务的连通性,也可以跑些主干的测试用例。
灰度上线
在《日常运维三十六计》中有这么一句话:对不可逆的删除或修改作,尽量延迟或慢速执行。这便是灰度的思想,无论是从用户、时间、等纬度的灰度上线,都是希望尽量降低上线作的风险,业务架构支持灰度发布的能力,让应用部署过程的风险降低,对运维更友好。
要点三:可运维性
运维脑海中最理想的微服务架构,首当其冲的肯定是可运维性强的那类。不具可运维性的应用或架构,对运维团队带来的不仅仅是黑锅,还有对他们职业发展的深深的伤害,因为维护一个没有可运维性的架构,简直就是在浪费运维人员的生命。
可运维性按作规范和管理规范可以被归纳为以下七点:
配置管理
在微服务架构管理中,我们提议将应用的二进制文件与配置分离管理,以便于实现部署的目的。
被分离出来的应用配置,有三种管理办法:
文件模式;
配置项模式;
分布式配置中心模式。
限于篇幅不就以上三种方式的优劣展开讨论。不同的企业可选用最适用的配置管理办法,关键是要求各业务使用一致的方案,运维便可以有针对性的建设工具和系统来做好配置管理。
版本管理
DevOps持续交付八大原则之一“把所有的东西都纳入版本控制”。就运维对象而言,想要管理好它,就必须能够清晰的描述它。
和源代码管理的要求类似,运维也需要对日常作的对象,如包、配置、脚本等都进行脚本化管理,以备在运维系统在完成自动化作时,能够准确无误的选定作的对象和版本。
标准作
运维日常有大量重复度高的工作需要被执行,从精益思想的视角看,这里存在极大的浪费:学习成本、无价值作、重复建设的脚本/工具、人肉执行的风险等等。
倘若能在企业内形成统一的运维作规范,如文件传输、远程执行、应用启动停止等等作都被规范化、集中化、一键化的作,运维的效率和质量将得以极大的提升。
进程管理
包括应用安装路径、目录结构、规范进程名、规范端口号、启停方式、方案等等,被收纳在进程管理的范畴。做好进程管理的全局规划,能够极大的提升自动化运维程度,减少外任务的发生。
空间管理
做好磁盘空间使用的管理,是为了保证业务数据的有序存放,也是降低外任务发生的有效手段。
要求提前做好的规划:备份策略、存储方案、容量预警、清理策略等,辅以行之有效的工具,让这些任务不再困扰运维。
日志管理
业务数据与日志分离
日志与业务逻辑解耦
返回码及注释清晰
可获取业务指标(请求量//延时)
定义关键
输出级别
管理方案(存放时长、压缩备份等)
当具体上述条件的日志规范得以落地,开发、运维和业务都能相应的获得较好的分析能力。
集中管控
运维的工作先天就容易被切割成不同的部分,发布变更、分析、故障处理、项目支持、多云管理等等,我们诉求一站式的运维管理平台,使得所有的工作信息能够衔接起来和传承经验,杜绝因为信息孤岛或人工传递信息而造成的运营风险,提升整体运维管控的效率和质量。
要点四:容错容灾
在腾讯技术运营(运维)的四大职责:质量、效率、成本、安全。质量是首要保障的阵地,转换成架构的视角,运维眼中理想的高可用架构架构设计应该包含以下几点:
负载均衡
无论是软件或硬件的负责均衡的方案,从运维的角度出发,我们总希望业务架构是无状态的,路由寻址是智能化的,集群容错是自动实现的。
在腾讯多年的路由软件实践中,软件的负载均衡方案被广泛应用,为业务架构实现高可用立下汗马功劳。
可调度性
在移动互联网盛行的年代,可调度性是容灾容错的一项极其重要的运维手段。在业务遭遇无法立刻解决的故障时,将用户或服务调离异常区域,是海量运营实践中屡试不爽的技巧,也是腾讯QQ和微信保障平台业务质量的核心运维能力之一。
结合域名、VIP、接入等技术,让架构支持调度的能力,丰富运维管理手段,有能力更从容的应对各种故障场景。
异地多活
异地多活是数据高可用的诉求,是可调度性的前提。针对不同的业务场景,技术实现的手段不限。
腾讯社交的实践可以参考周小军老师的文章“2亿QQ用户大调度背后的架构设计和高效运营”。
主从切换
在数据库的高可用方案中,主从切换是最常见的容灾容错方案。通过在业务逻辑中实现读写分离,再结合智能路由选择实现无人职守的主从切换自动化,无疑是架构设计对DBA的馈赠。
柔性可用
“先扛住再优化”是腾讯海量运营思想之一,也为我们在做业务架构的高可用设计点明了方向。
如何在业务量突增的情况下,程度的保障业务可用?是做架构规划和设计时不可回避的问题。巧妙的设置柔性开关,或者在架构中内置自动拒绝超额请求的逻辑,能够在关键时刻保证后端服务不雪崩,确保业务架构的高可用。
要点五:质量
保障和提高业务质量是运维努力追逐的目标,而能力是我们实现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运维希望架构为质量提供便利和数据支持,要求实现以下几点:
指标度量
每个架构都必须能被指标度量,同时,我们希望的是只有的指标度量。对于业务日趋完善的立体化,指标的数量随之会成倍增长。因此,架构的指标度量,我们希望的是只有的指标度量。
基础
指的是网络、专线、主机、系统等低层次的指标能力,这类点大多属于非侵入式,很容易实现数据的采集。
组件
腾讯习惯把开发框架、路由服务、中间件等都统称为组件,这类介于基础和业务之间,运维常寄希望于在组件中内嵌逻辑,通过组件的推广,让组件的覆盖度提高,获取数据的成本属中等。如利用路由组件的,运维可以获得每个路由服务的请求量、延时等状态和质量指标。
业务
业务的实现方法分主动和被动的,即可侵入式实现,又能以旁路的方式达到目的。这类方案要求开发的配合,与编码和架构相关。
通常业务的指标都能归纳为请求量、、延时3种指标。实现手段很多,有日志、流数据、波测等等,业务属于高层次的,往往能直接反馈业务问题,但倘若要深入分析出问题的根源,就必须结合必要的运维管理规范,如返回码定义、日志协议等。需要业务架构在设计时,前置考虑运维管理的诉求,全局规划好的范畴。
基础、组件、业务的手段更多的是聚焦于点的,在分布式架构的业务场景中,要做好,我们必须要考虑到服务请求链路的。
基于的交易ID或RPC的调用关系,通过技术手段还原调用关系链,再通过模型或触发告警,来反馈服务链路的状态和质量。该手段属于的高阶应用,同样需要业务架构规划时做好前置规划和代码埋点。。
质量考核
任何能力的推进,质量的优化,都需要有管理的闭环,考核是一个不错的手段,从覆盖率、指标全面性、管理机制到报表考核打分,运维和开发可以携手打造一个持续反馈的质量管理闭环,让业务架构能够不断进化提升。
在腾讯,所有的技术员都肩负着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要确保业务运营成本的合理。为此,我们必须对应用吞吐性能、业务容量规划和运营成本都要有相应的管理办法。
吞吐性能
DevOps持续交付方中,在测试阶段进行的非功能需求测试,其中很重要一点便是对架构吞吐性能的压测,并以此确保应用上线后业务容量的健康。
在腾讯的实践中,不仅限于测试阶段会做性能压测,我们会结合路由组件的功能,对业务模块、业务SET进行真实请求的压测,以此建立业务容量模型的基准。也从侧面提供数据论证该业务架构的吞吐性能是否达到成本考核的要求,利用不同业务间性能数据的对比,来推动架构性能的不断提高。
容量规划
英文capacity一词可以翻译成:应用性能、服务容量、业务总请求量,运维的容量规划是指在应用性能达标的前提下,基于业务总请求量的合理的服务容量规划。
运营成本
减少运营成本,是为公司减少日志格式统的投入,对企业的价值丝毫不弱于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腾讯以社交、UGC、云计算、游戏、视频等富媒体业务为主,每年消耗在带宽、设备等运营成本的金额十分巨大。运维想要优化运营成本,常常会涉及到产品功能和业务架构的优化。因此,运维理想的业务架构设计需要有足够的成本意识,
小结
运维人需要有架构意识,能站在不同角度对业务架构提出建议或需求,这也是DevOps 精神所提倡的,开发和运维联手,持续优化出的业务架构。
桩基中的圆形箍筋制作方法
在自动化运维能力健全的企业,基础产生的告警数据绝大部分会被收敛掉。同时,这部分数据将为高层次的业务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或者被包装成更贴近上层应用场景的业务数据使用,如容量、指标等。桩基中的圆形箍筋有两种:一种是加劲箍、另一种就是螺旋箍筋。
加劲箍的制作方法:
a、加劲箍的制作,首先要制作模具,模具的制作方法:
b、向用层板做一个圆,圆的外径为设计桩径加劲箍的内径,将圆以外的层板剪掉,就是一个直径为加劲箍内径的圆形模板;
c、于钢筋加工场地,制作一个由钢筋骨架组成的作平台,高度适合人工作,作平台为一个由放射钢筋(钢筋型号至少大于加劲箍两个型号)组成的圆形平台,将层板模型放于作平台上,用油漆或石笔在作平台上画一个圆;
d、将大于加劲箍钢筋两个型号的钢筋截成长度为100mm若干;
e、在作平台圆弧记号以内,以间距100mm焊上100mm长的钢筋桩,要求钢筋桩的外皮与加劲箍内径线对齐,这样即形成一个内径为加劲箍内径的加工模型;
f、在模具钢筋桩的任意两相邻钢筋桩的外侧,增焊两根间距比加劲箍钢筋直径大2mm的钢筋桩(这两根钢筋桩作为人工弯圆形钢筋箍的夹具),模型完成。
g、将一根整钢筋的一端放在模具的夹具中,另一端握住钢筋绕模具转动一周回到夹具处,用焊机将钢筋接头焊牢并将钢筋原材割断,注意保证加劲箍接头长度为5d(双面焊)或10d(单面焊)。加劲箍制作成功。
3.相对于加劲箍,桩基的螺旋箍筋一般不用制作,采用盘圆钢筋直接安装,其安装方法如下:
a、当桩基加劲箍制作完成,则可进行钢筋笼骨架的制作,钢筋笼骨架采用焊接方式按设计根数等间距焊接在加劲箍(加劲箍按设计要求等间距布设)外侧形成钢筋笼骨架。
b、将钢筋笼骨架用作架或支垫物垫高离地,将盘圆钢筋合适的长度裁断,慢慢全部套入钢筋笼骨架外侧绕缠,并按设计要求间距绑扎牢固。
整个钢筋笼制作完成。
如果是圆盘筋,就可以自动化。很简单,将已经焊接成型的钢筋骨架放在一个转动设备上,让其慢慢转动,边上一个机械吐出已经调直好了的箍筋。一边转动一边绕缠,而后再人工扎丝绑扎。如果是单根直的钢指的是在同一个公司内对相关的技术能有很好的框架支持,从而避免不同的开发团队使用不同的技术栈或者组件,造成公司内部的技术架构失控。筋,就只能一根一根地人工在钢筋骨架上绕缠绑扎了。
在钢板上焊点竖条,截出圆箍筋周长,在竖条撇成大致的圆,两端焊起来,敲敲圆就行了。
自动化立体仓库设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本文纯属个人以运维视角整理的对微服务架构设计的一些愚见,要实现运维价值化,要确保业务质量、效率、成本的全面提高,业务架构这块硬骨头是不得不啃的。充分了解甲方工艺流程、平面布局、产品特性
基于甲方当前需求和未来业务拓展,计算出合理全链路的存储周期、存储量、出入库效率
基于甲方预算,选择合理的设备配置
地坪沉降风险、消防法规等
养殖场的沼气设计方面
解决应用软件对库、运营环境等依赖关系的管理。在织云实践经验中,我们利用包管理,将依赖的库文件或环境的配置,通过整体打包和前后置执行脚本的方案,解决应用软件在不同环境部署的难题。业界还有更轻量的容器化交付方法,也是不错的选择。我觉得很好,节能环保 ...
容积就是长X宽X高=
沼液、沼渣可以作为肥料卖给别人种菜.
产气率,是要看你的发酵好不好,请看下面的发酵方法:
沼气池中猪粪难发酵怎么办
做法是:⑴对配合成分进行分析,发现有防腐剂、驱虫健胃剂、盐、铜、硒、磷、豆粕、菜粕、骨粉等,有些成分含量较高,猪吃后残留在猪粪中,使猪粪里含有杀菌和强烈抑制甲烷菌生长繁殖的元素,并产生其他有毒气体。为了减少猪粪中的有害物质,我们将猪粪在池处预处理15天左右,让有害物质在预处理池内沉淀,使有毒气体挥发。⑵配合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很高,必须增大碳氮比,多投入牛粪和其他植物秸秆,把碳氮比从13:1调到25:1左右。⑶低浓度启动。高浓度运转。将预处理的猪粪入池内1/2(干物质浓度50%左右),增大甲烷菌种量等办法就能使沼气池正常发酵,产生沼气。
正确实现高效可靠的部署能力,要做好全局规划,以保证部署以及运营阶段的全方位运维掌控。有五个纬度的内容是与部署友好相关的:发酵
沼气池建成、并经试水、试压合格后,方可投入有机原料生产运行。我省农村主要的沼气原料为人畜粪便、杂草、秸秆、腐烂变质的瓜果蔬菜等。
在投料时,要注意合理搭配。以人、猪、家禽粪便为主的原料,要配合加入1至1.5倍的牛粪、秸秆、杂草等,产气才会持久、均衡。
首次投料数量要充足。一个6立方米的标准池,首次投料大约需要人畜粪便 1500公斤、杂草500公斤,并加入2000公斤的水。首次投料后一般要经过5至7天才能正常产气。
严禁把油麸、骨粉、棉籽饼和磷矿粉加入沼气池,那将会产生危害人体的剧毒气体———。
你好,我是设计院的,我们院有丰富的沼气工程设计经验,,如果您有投资建设意向,可以联系gltang2008@163,我可以给您做一份完善的方案。
焊接自动化设备总体方案设计工作要点有哪些?
我虽然是做焊接自动化的,但个人偏重焊接技术,且偏售前。下面就我的理解,说上几点,就只说单独工作站吧,流水线太复杂了,一句两句说不清楚:
1、布局:综合考虑工件尺寸、主体设备工作范围,车间占地、物流、工人作方便,安全性、后期维护等方面确定最终布局形式。
2、夹具:A.焊接工艺的要求(即满足焊接位置,顺序,方向,焊枪角度),B.焊枪的可达性。C.焊缝的重复定位精度。D.焊接变形的控制。E.焊接飞溅之类的对夹具重要部分的损伤防护。F.主要部件后期维护的方便性。G.装卸工件的方便性。J.自动化程度的高低。
3、安全:如房子、遮光、报警、人员安全。等等
4、成本:根据客户的最终投资预算,合理考虑自动化程度。
最核心的一点:自动化焊接设备是为电石、各种剧毒农、刚消过毒的禽畜粪便、肥皂水、洗衣粉水等都不能进入沼气池,以防池内沼气菌群受到破坏。如发生这种情况,应将池内发酵料液全部清除,并认真清洗沼气池,重新投料。了满足焊接要求及焊接工艺要求。不要最终成了用焊接来适应自动化设备的不足。后期要点六:性能成本调整会很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