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泥鳅怎样做好越冬管理,泥鳅越冬注意事项
3、放养密度在散养以前,我们需要开展试养和鱼苗消毒杀菌,那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等试养取得成功以后,再依照有效的硬度开展预苗散养。一般情况下一亩鱼塘可养殖鲢鱼15万尾-20万尾,可是直到鱼苗生长发育以后,大家还需要开展适度的分群养殖,不然水体中的氧气是不能供货那么多鲢鱼存活的,并且鲢鱼或是一种极不抗乏氧的鱼种。在中后期得话,一般1亩养殖的鲢鱼一般是五千尾上下。泥鳅对水温的变化相当敏感,泥鳅的越冬需做好以下工作:泥鳅对于水温的变化比较的敏感,当水的温度降到十摄氏度左右的时候,泥鳅就会进入冬眠的状态中。那么,养殖泥鳅怎样做好越冬管理呢,泥鳅越冬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①挑选体质健壮、无疾病的泥鳅作为亲本,越冬时成活率高。二、泥鳅越冬注意事项
②越冬池先要用生石灰消毒,后施入适量肥料,铺上20-30厘米的软泥。软泥以上保持10-20厘米水体。在结冰地区,冰下水深需加深至20-30厘米。温度要保持在2℃以上。
③稻田泥鳅越冬,将泥鳅集中于鱼沟中,并在鱼沟里铺设淤泥并加盖稻草,让泥鳅钻进鱼沟底部淤泥和稻草中避寒。
④越冬池放养的泥鳅密度高于饲养密度的2-3倍。
为使泥鳅安全度过越冬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适施有机肥。泥鳅进入越冬池前,先将适量有机肥撒入池底,以增厚淤泥层,为泥鳅越冬提供较理想的温床。
鲢鱼是我国常见的鱼类,鲢鱼有哪些养殖的注意事项呢?
4、网箱下沉。总共有注意事项,池塘一定要选择较深的池塘,池塘较浅,容易影响到鱼的生长,接下来就是水质的要求,还有这个苗种的要求于总的培育和月度管理,这些都应该要注意,冬天的时候水深一点才能够2.鱼种放养。鱼种为越冬鱼种,5月16日投放入池。数量为2160尾,平均全长17.0cm,体长13.4cm,体高6.7cm,体重95g,总重量为205.2kg,放养前鱼种用食盐浸泡5分钟后下池,同时搭配鲢鱼200尾,罗非鱼1000尾。有效的让鱼过多。一点,那么就是这个饵料要在旁边种植一些水草和浮萍。
一定要保证水质,要及时的换水,并且也要适当的进行消毒和杀菌。要考虑好池塘的面积,不⑤采用人工设置越冬箱的方法,效果很好。越冬箱为木质材料,其规格为100厘米×30厘米×20厘米,每箱放6-7千克泥鳅。装箱方法是:箱底铺上3厘米左右厚度的细土,再装2千克泥鳅,然后再装3厘米厚土,再装2千克泥鳅。如此3层,装满细土。细土在用前拌好适量的肥料。钉好箱盖,并在箱盖上打若干个洞,在背风向阳的水面沉入水底即可。要养的太密了。
要保证温度控制在20度左右,还要注意鱼种的培育,还要注意做好相关的越冬管理,还要适当的放一些海草,也要选择优良的水质,良好的池塘。
2、鱼苗挑选鲢鱼苗的选择是养殖成本费的基础条件,所以我们要选用优良的鲢鱼苗。那样什么样的鲢鱼苗才算是高品质的呢?一般情况下,大家会按照所挑选养殖的鲢鱼种类来挑选鱼苗,像白鲢鱼和长丰鲢鱼则要挑选活跃性的、外观设计不错的、健硕的、并没有伤疤的、背鳍详细的鱼苗。花鲢鱼则必须挑选柔和的、进食状态好的、健硕的鱼苗就可以。也有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鱼苗的规格型号一定要匀称,不可以太大也不能过小。
4、水质管理实际上我们看到许多养殖鲢鱼的一年大部分部用鱼缸换水,但那样养殖的鲢鱼生产量和品质并非很高。养殖鲢鱼其实也是必须鱼缸换水的,但一般情况在是每过一个月上下换一次水,在冬天的过程中一般要隔三个月才换一次水。可是我们在养殖的情况下一定要留意水体中的含氧量,随时随地要备齐供氧机或增氧剂。也有就是为了留意水体的环境温度,在夏天要适度的加宽水位线,冬天合理的减少水位线。最终就是为了确保水体的肥效,一般每一次鱼缸换水以后要记得增胖。
5、喂养管理方法鲢鱼关键要以的浮游动物为食,因此我们在养殖的情况下培养水体中的浮游动物是非常重要的。次之就是我们还需要合理的喂一些精饲料,例如黄粉虫、红线虫、邱蚓之类的深度加工精饲料,精饲料投喂一定要多样化,单一的精饲料投喂可能会导致缺乏营养。也有便是不必常常拆换精饲料,拆换的精饲料一定要达到鲢鱼生长发育的要求。最终要在固定不动的时长、固定不动的位置依据鲢鱼的涨势、天气变化、进食状况等投喂饲料量。
寒冷的冬天水产养殖户要怎么做好鱼塘的防冻工作
无论是鱼苗还是成鱼,都必须强化培育,以增强鱼类体质,防御冬寒袭击。2、检修设施。
及时做好育苗场、工厂化养殖场等室内养殖设施的保温防冻工作,加盖薄一、泥鳅越冬的管理方法膜和加固保温棚,有条件的要抽取地下水提高水温。
3、增加蓄水。
对池塘、小水库和稻、莲田养鱼池等应增加蓄水,提高保温能力,如果塘埂有渗漏,应采取措施堵漏,有条件的可引入地热水或工厂余热水。若水位较浅的池塘,对已达商品规格的水产品应及时起捕上市,不能收获的应及时转移,防止受寒受冻遭受损失。
网箱养殖区和珍珠养殖应尽量将网箱或纲绳下沉。
5、科学投喂。
要投喂优质饵料,并添加免疫增强剂;要根据气温变化,适时、适量投喂,坚持适量多次。水质好时多投喂,水质恶化少投喂;定期投喂饵,增强体质,提高鱼类抗病御寒越冬能力。
工厂化养殖场要加强精料的投喂2、选好种鳅。挑选体质健壮、无疾病的泥鳅留作种鳅。越冬池泥鳅的暂养密度可稍高于饲养期的密度。,要常巡塘,早、中、晚观察水色变化,确保池水做到“肥、活、嫩、爽”。如发现水质变色、浑浊、变黑、有腥臭味,需要及时更换新水。在越冬过程中,要常使用一些水质改良剂、底质改良剂及微生物制剂等,同时配合活菌使用效果更好。
7、作好冻伤处理。
治疗方法:
(1)用0.1ppm的溶液全池泼洒,连续两天,每天一次。
(2)分别用万分之四浓度的食盐和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
8、及时饲喂。
冻害过后,应及时追投优质饵料,并全面仔细观察,对受伤鱼类及时治疗,尽快恢复鱼类体质,以保证后续生产健康进行。
冬天的鲤鱼怎么过冬
1、渔塘清除我们在养殖以前,要将用于养殖鲢鱼的鱼塘开展清除,一般是将渔塘中不必要的淤泥清理出去,枝保存二十厘米厚就可以。随后上洒生石灰粉开展消毒杀菌,等消毒杀菌完以后,将水放干,再开展晒塘,晒塘的时长一般为十天上下;最终再引入自来水,往渔塘中倒进充裕的有机肥,用于培养液肥,及其提升水体中浮游动物的成分,为鲢鱼给予食材。如果是在野外生存的鱼,大部分是不会冬眠的,它们会下沉到水底温暖的地方进行生活,并减少活动量。而在水塘里人工养殖的鱼类,则需采取相关的安全渡过低温季节的技术措施,主要方法有止水越冬、流水越冬、网箱越冬和室内越冬等。一、苗种放养放养前,做好池塘清整和消毒。再放干塘水,清除底部淤泥至厚度15-30厘米。清整鱼塘后,池底留4-6厘米的水深,用含氯石灰(水产用)清塘消毒。然后经5-6天曝晒后回水1米左右,注水时经60网目筛绢网袋过滤除杂。进水后,再次用含氯石灰(水产用)对水体进行一次消毒。池塘消毒3天后,可对水体进行肥水作,培养浮游生物等饵料生物,使池水呈淡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约30厘米。应根据不同鱼种的生物学和环境适应特性,在水温适宜时进行苗种放养,苗种要数量充足、规格大小合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且符合养殖要求;放苗密度要控制,避免因密度过高引发胁迫性疾病。
而在室内养殖的观赏鱼一般是采用改变喂食时间、调节水温等措施进行越冬。
人工养殖的鱼类在进行越冬的时,应保证越冬池不冻水层在1-1.5米以上,同时池底要求平坦,淤泥厚度应在10厘米左右,因淤泥中含有大量的腐殖质,虽能起供肥、保肥和调节水质的作用,此外在越冬水源方便的越冬池,应定期向越冬池注水,一般20—30天注1次。对一些渗漏比较的池塘,要定期(如7—15天)补注1次新水以保持必要的水深,但切忌大量补水,以免抑制浮游植物的繁生。添注新水时要注意水质,对含有大量铁和的深井水或大量繁生浮游动物的水要慎用。之前还要对鱼类进行消毒处理,以免造成病害。其中止水越冬即将养殖鱼类置于条件适宜的池塘等静止小水体中越冬,一般在缺乏流水条件的地区使用。流水越冬是利用温度适合和富含溶氧的水不断自行注入和排出鱼类越冬水体,以使鱼类安全越冬。网箱越冬选择溶氧充足、水温适宜的水库或湖泊放置网箱,使鱼类在沉入水下的网箱中越冬。室内越冬在鱼池上建塑料薄膜大棚或玻璃温室以保温并利用阳光升温,使鱼类安全越冬。
水产养殖注意事项
室内养殖的热带观赏鱼进行越冬时,首先要改变喂食的时间,一般在上午十点左右进行喂食,此时水温和气温之相对较小,对观赏鱼的影响也较小,其次要注意水温的变化,在水温过低时要及时用加热棒进行加热,为观赏鱼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春季天气多变、昼夜温大,是水产动物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提高成活率和品质的关键时期,建议广大养殖户做好以下几项工作:(3)用0.控制浮游动物经过清塘消毒后的越冬池,特别是用过或漂的池塘,封冰期浮游动物较少,部分回灌老水的池塘封冰后可能再度出现浮游动物,因此,应在监测溶氧的同时经常注意浮游动物的种和量。5ppm的全池泼洒。
养殖户使用优激灵改善水质
二、水质调控随着天气转暖,气温升高,要不断加水,提高水位。春季水温处于相对较低阶段,为让阳光更好照射以使水温尽快上升,初始水位不应过高,一般苗种放养时水位在80-100厘米,然后逐步加注新水,每次加新水约10厘米,直至1.5-2米水深为止,且选择有阳光时加水。精养池塘应配备专门的增氧机,增加水中溶氧和散发有毒有害气体。应适当施用生物肥料,使浮游生物保持适当的密度和旺盛的生理状态,供鱼食用,同时浮游植物可以吸收水中营养盐,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改良水质。要科学使用物,每隔20天左右定期调节水质。
三、饲养管理选择优质人工配合饲料,观察鱼类摄食情况,根据天气条件、水质、养殖阶段和健康状况,及时调整每天饲料投喂量。由于越冬期间大多数鱼类没有投喂,养殖鱼类的体质较,要早启动投喂,温度合适时可逐渐增加投喂量。同时,可适当投喂具有提高免疫功能的饲料,并适当提高投喂频率。鳜等肉食性鱼类初期投喂鲮鱼苗、团头鲂鱼苗作为开口饵料鱼,要注意对饵料鱼的消毒。随着春季的到来,水温将随气温逐渐升高,鱼的摄食量会增加。当水温达到适宜生长温度时,鱼的摄食量可以恢复到正常摄食量的70%左右,这时按正常投喂量的一半投喂,既可以满足鱼的摄食,又不会造成投料过多的浪费和污染。
养殖户使用斯大灵拌料
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各地新一年的养殖生产工作已陆续拉开帷幕,广大养殖户需高度重视养殖全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必要时配合使用<优久水产动保>产品,力争取得的丰收!
鱼池的越冬深度多少?
鱼池越冬期池水如能保持一定深度,保证水深2米以上,可不必添水。冰层下面还有超过1.5米以上的不冻水体就可以。密度不要太大,每立方米水体存鱼不多于10尾,在上冻前就安装好充氧设备,以便封冻后定时充氧。
在越冬池缺氧而又缺少水塘鱼冻伤后,表现为个别鱼离群独游,愣呆,受惊不下沉,各鳍基部鳞片脱落或成绵絮状的水霉,此时,不要下塘拉网捕鱼。源时,可采取循环水增氧方法。
施肥越冬池水中因营养盐不足而使浮游植物产氧量减少而引起溶氧量下降时,要追施无机肥,每公顷施磷45—75千克。
冬季也不会被结冰1.鱼种培育 鱼苗放养:5月中、下旬,池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为适宜投放时间。投放鲢鱼乌仔,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3—5尾。2.越冬管理 越冬密度:压塘成鱼和鱼种的越冬密度一般为0.3—0.6㎏/㎡。根据池塘条件可作适当调整。 越冬鱼体要求:鱼体应无病无伤,肥满健壮。冻透,冬季底层水温要高于表层水温,一般鱼儿冬季在底层活动
冰下水深6、加强巡塘。要在1.5米以上。
淡水鲳鱼越冬鱼种养成商品鱼的方法
南方气候暖和的地区,在野外生存的鱼类不需要进行相关的越冬活动,而在北方比较寒冷的地区,由于水体的热缩冷胀现象的导致下层水体温度较高,鱼类会在此聚集,天晴的时候才会浮到水面上来活动。越冬鱼种在池塘中养成商品鱼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作为搭配鱼种,亩放100-200尾.5月上旬放养,到8月中旬一般在500-1000g/尾,且生产每千克商品鱼只要增加05kg饲料。另一种是主养淡水鲳,现将我们的养殖方法介绍如下:
l.池塘条件面积2亩,土底石砌池壁,池深2.5m,试验期间水深保持在l_5-20m之间,池底淤泥较厚3、注意保温。越冬期要做好防寒保温工作,使水温保持在2℃~10℃。,一般在20-30cm之间。水源靠潜水泵抽提邻近池塘水进行补充调节。池塘安装一台3kW叶轮式增氧机,放鱼前用茶饼清塘消毒。
3.日常管理与投饲方式。
日常管理按一般常规池塘养殖方法进行。饵料主要是以精料为主,有颗粒状和混合散状的两种饲料。饲料配比:细麦麸50%.豆饼粉25%,鱼粉15%,玉米粉8%,复合维生紊、矿物质、骨粉和食盐2%,搅拌均匀后,加工成颗粒或散装饲料待用。投喂方式为集中投食与抛撒投喂相结合。根据鱼体生长情况和气候变化,将整个饲养分为前期(5.16-7.16),中期(7.16-8.16),后期(8.16-9.16)。前期和后期基本按池塘鱼体重量的5%投喂混合散装饲料。中期气温较高,鱼摄食旺盛,按池塘鱼体重的5%-10%投喂颗粒饵料。前、后期日投喂两次,中期3次。养殖期间日平均水温为28.5℃,变幅在17-33℃;溶氧变化范围为0.53-13.2mg/L,pH值62-7.3;透明度15-45cm。从5-9月可饲养120天左右。
4.养殖结果淡水鲳收获时个体重达1150g.平均体重635g,鱼1304.3kg,增重1099kg,增重倍数4.36,花白鲢鱼个体重650g,鱼144kg,合计总产2068.3kg。其中主养鱼淡水鲳l304.3kg,占总产量的59%。
5.经济效益淡水鲳由于体形美,肉质较好,同罗非鱼、鲢鱼相比从价格上占有一定优势。淡水鲳平均为8元/kg,罗非鱼平均为2.8元/kg,鲢鱼平均为2.6元/kg,淡水鲳比罗非鱼价高出2.85倍,比鲢鱼价高出3倍。养殖池面积2亩,生产成鱼2063.3kg,总消耗1、强化培育。饲料3737kg。平均计算饵料系数1.8,每千克饵料为110元,可盈利7985.48元,效益相当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