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哪个季节生长较快,哪个季节生长较慢
5、日常管理:每隔7-10天洗刷一次,每天清洗饲料台一次。为防止破箱逃鱼,每天应认真观察、检查网衣有否破损、滑节,如有应及时修补。为让黄颡鱼正常摄食,应在网箱上覆盖遮阳网。鱼类是变温动物,其活动、生长、繁殖等新陈代谢过程要受温度和环境影响,并且不同鱼类对温度和环境的要求不完全一样。二、池塘主养技术
池塘主要养殖鱼类大多属于温水性鱼类。根据其对水温和环境的要求和气候的性季节变化,长江流域每年4—6月份是鱼类生长最快季节,其次是9-10月份,而7-8月份高温季节,鱼类生长速度显著减慢。因此,充分利用有利的生长季节,加强饲养管理,防好鱼病,保障安全,发挥其生长优势,提高产量十分重要;同时,在不利的高温季节里,改良池塘环境,促进鱼类生长,对于获得整体良好的养殖效果十分必要。
至于我国北方和南方由于纬度跨度大,相应温度和季节变化别大,生长季节长短不一,与长江流域比较,一般相应推迟和提早1个月左右。
金鱼是怎样养殖的呢?
3、人工孵化:黄颡鱼为分批产卵鱼类,产卵持续时间较长,一般维持在6小时以上,应让绝大部分的亲鱼产完后方可将鱼巢移入孵化环道或孵化缸中孵化。由于黄颡鱼的卵是附着在鱼巢上,孵化时只须保持微流水即可,也可以把附有鱼卵的鱼巢置放在静水池中或网箱中孵化,在静水孵化时,应布置增氧设备氧。答:①龟、鱼要分设食台。鱼的食台设在水下30~35cm处,龟的食台应靠近岸边,两个食台应相距远一点。
金鱼又名金鲫鱼,是我国劳动培育出的一种珍贵而独特的观赏鱼类,被人们称作“金鳞仙子”“水中牡丹”。
金鱼的品种有望天睛、鹅头、黑龙睛、狮子头、水泡眼、珍珠鳞等。目前,我国金鱼己达160多个品种。金鱼是闻名于世的观赏鱼,由于体形丰满、性情温婉,被誉为幸福、吉祥、和平与友谊的象征。自南宋时期(公元968-975年)被发现后,迄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我国金鱼品种众多、泳姿舒逸,并有着无穷无尽的变化。这活的艺术品教人悠然神往、陶醉其中、乐而忘倦、怡而忘忧,爱好者因此而日益增多。
生活习性:
1、金鱼的食性很广,属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要求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无机盐类和微量元素。这是金鱼生长、发育所必须的物质基础。
2、金鱼是变温动物,体温可随水温而变化,但其体温不可能无休止地随水温任意变动。
过冷或过热的天气,均影响金鱼的生长发育。金鱼的生活环境温度为22~24℃,又称作生长最适温度。金鱼在最适温度下,求饵极为旺盛,生长速度最快,物、耗氧量也增多,其生理要求。在实际饲养中,这一时期采用兑水或3天换一次水的方法,使金鱼始终保持在水清、氧足的求饵状态。
金鱼在15~18℃的水温中,求饵适中,活动正常,水质保质期最长,是金鱼较易管理的阶段。
3、金鱼的性格非常温和,不会发生大金鱼追袭小金鱼的现象。除了繁殖季节外,各种形状与各种色泽的金鱼都可混养在一起。
气温回升后,水产养殖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吗?
是金鱼的故乡。16世纪初,我国金鱼首先传入东邻日本,17世纪传入葡萄牙,18世纪中叶传入美国,以后遍及世界各地。第1点随身养殖一定要注意整个的温度一定要掌握好,第2类还要掌握洁净性的,这种管理都是很重要的,第3点,还要注意养殖的过程中有遇到什么病虫害应该及时的处理。④坚持勤巡塘,及时掌握龟、鱼生长情况。预防疾病,高温季节(6~8月)每月施生石灰1次,每亩10~15kg,每隔10~15天加注新水1次。⑤防止鼠、蛇、蚂蚁、蚊子等敌害。
一定要注意监测和处理,注意氧的含量,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解决问题,要注意消毒处理工作。
鱼种放养前必须对池塘坍塌池埂和进、排水渠等设施进行的整治。之后每亩用生石灰60~75公斤和茶麸60公斤,打碎浸水48小时后,全池泼洒。根据当地饵料和水质条件,确定主养品种。若水草和旱草丰富,宜主养草鱼、鳊鱼;若肥源充足,可主养鲢鱼、鳙鱼、鲫鱼、罗非鱼;螺、蚬多的水域,可主养青鱼、鲤鱼。放养量视池塘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而定,精养鱼塘一般每亩投放1500~2000尾,粗养鱼塘每亩放养500尾~1000尾。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应实行多品种、多规格鱼种合理混养。早春气温低,鱼苗活动较少,在捕捞、运输、投放过程中,不易受伤,鱼苗成活率高;一般在3月中下旬投放最为有利。应力求选择整齐、发育良好、色泽光亮、体质健壮、游动活泼、逆水力强且体表鳞片完整无损的同龄鱼种。
?鱼什么时候产卵
1、什么是卵期
卵期是指鱼类在进行繁殖过程中由排出至受精前的一段时间,也就是鱼类的产卵期。产卵期受到环境、饲养条件、光照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种类的鱼类产卵期也有所不同。
以鳕鱼为例,其产卵期为每年2月至5月,而鲟鱼则是每年的3-4月份。而在野外环境中的鲤鱼和鲫鱼一般在每年的春季和夏季进行产卵。
2、卵的成熟和排卵
3、产卵后特殊的繁殖过程
鱼类在产卵期间的繁殖过程中还有一些特殊的行为表现,比如部分鱼类在产卵期间会发生性转变,卵巢转变成精2、鱼种放养与品种搭配巢,性别也发生变化。
4、为什么产卵期很重要
由于不同种类的鱼类产卵期不同,因此在养殖和管理时一定要2、人工催产:催产前应挑选雌性腹部膨大、柔软,且轻压腹部少量流出;雄性应选择腹部膨大,用手挤压有流出且迅速在水中扩散的亲鱼作为催产亲鱼。催产繁殖设备可采用四大家鱼繁殖设施。由于黄颡鱼有挖穴护卵的习惯,因此,鱼巢设置一定要把鱼巢放在产卵池的底部,并应将鱼巢扎紧,防止亲鱼产卵时破坏鱼巢。催产亲鱼雌雄按1:1配组,催产物一般为促排卵素2号(LRH-A2)、绒毛膜(HCG)、地欧酮或它们混全配剂。催产后放入产卵池,让其自然产卵。清楚不同鱼类的产卵时间和特点,加以控制。对于鱼类养殖人员来说,掌握鱼类繁殖的知识,选择良种杂交,保证产卵季节管理,提高鱼类的繁殖率和非常重要。
同时,卵期的控制也是鱼类水产品的生产经营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控制繁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嘎鱼如何养殖?
同种鱼类因饲养环境和温度、饲料等因素不同,排卵时间也不一样。一般要将鱼类饲养至一定大小和年龄,保证充分生长和发育,同时根据繁殖季节控制产卵,确保鱼类能够充分释放。嘎鱼学名黄颡鱼。
一、养殖方法:
1、池塘选择与清整消毒
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的鱼池,水深在1.5m以上,面积一般为2-10亩的池塘。对于池底淤泥超过10cm的池塘,必须清除过多的淤泥。在清除过多淤泥后,不要立即注水,而应在阳光下暴晒数日后,再进行清整消毒。放养前10-15天,每亩用生石灰50-75千克或漂7-10千克溶解化浆全池泼洒。
鱼种放养时间一般选择在冬季或春初进行,放养规格一般为20克/尾以上,放养密度一般为2000-3000尾/亩。鱼种放养前,应用3-5%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后,方可放养。同时,搭配花白鲢的夏花鱼种,花鲢1000尾/亩大黄鱼养成阶段的网箱设置与鱼种培育阶段的要求基本相同,只是网箱的规格与网目大小随着鱼种的长大而改变。养成网箱的深度,一般在3.5米~4.0米间,网眼大小在20毫米~60毫米间。为避免鱼体擦伤,网衣材料选择质地较软的结节网片为好。,白鲢3000尾/亩。
3、饵料配制与投喂
黄颡鱼以肉食性为主,有条件的可以直接将小鱼、小虾、螺蚌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饵料绞碎后,用3—8%的面粉作粘合剂,充分搅匀后,放在饲料台上投喂。对于上述动物性原料缺乏时,可按鱼粉30%,豆饼30%,麸皮20%,玉米10%,面粉6%和4%的鱼油和矿物质的配方,制作成颗粒饲料投喂。也可向专业性生产厂家购买全价黄颡鱼配合饲料进行投喂。投饵采取“四定”原则,日投饵两次,日投饵率控制在5—8%之间,视鱼的摄食、天气、水温等情况灵活掌握。
4、日常管理与病害防治
黄颡鱼主养水质调节非常重要。自5月份开始应每隔10-15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注水10-15cm。如发现水质过肥,应及时排出部分老水,加注新水,以保证鱼类摄食旺盛,正常生长。每天进行巡塘观察,做好食台和食物的管理,检查鱼体和做好养鱼记录。同时应本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开展病害防治工作。在鱼病流行季节,应每隔10-15天全池泼洒一次1ppm漂或25 ppm生石灰。在日常巡塘时,要注意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及早发现病情,及时治疗处理,防止病情蔓延。黄颡鱼为无鳞鱼,对物较为敏感,、硫酸铜等品应慎用。
二、:
嘎鱼喜栖于静水或缓流中,底层群居型生活,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喜弱光条件下活动和摄食。生存水温4~38℃,生长水温在25℃左右,冬、夏季节不需专门的保温和防暑措施。最适pH值为7.0~8.4。该品种在池塘中的生长速度一般,养殖两年上市,其商品鱼个体为100~200克。
黄颡鱼是我国淡水水体中分布较广的底层经济鱼类,池塘养殖规模较大。
嘎鱼又称黄颡鱼,其人工养殖是近年开发的养殖新技术,现将其繁殖、苗种培育、池塘主养、网箱养殖等技术介绍如下:
一、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
1、选择与培育:选择体表光滑,鳍条完整,无病无伤体重为雌鱼75-100克、雄鱼125-150克天然野生的二龄黄颡鱼成鱼作为亲本,并按雌雄比1:1.2的比例放入池塘中进行专池培育。
4、鱼苗培育:当水温在25℃时,受精卵经孵化两天后,鱼苗开始出膜,出膜后的第三天开始摄食,其开口饵料为小型浮游动物。这时须将鱼苗转入鱼苗培育池进行转池培育,转入前应事先培育好鱼苗的开口饵料,并辅以蛋黄、鱼肉浆等人工饲料。鱼苗培育前期(1.5cm以前)主要以培育的天然饵料为主,当鱼苗生长至1.5cm以后,则须开始转食,每天增加投喂一些配合饲料,直至鱼苗完全摄食配合饲料为止。当鱼苗生长至3cm以上,则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培育。
1、池塘选择与清整消毒: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的鱼池,水深在1.5m以上,面积一般为2-10亩的池塘。对于池底淤泥超过10cm的池塘,必须清除过多的淤泥。在清除过多淤泥后,不要立即注水,而应在阳光下暴晒数日后,再进行清整消毒。放养前10-15天,每亩用生石灰50-75千克或漂7-10千克溶解化浆全池泼洒。
4、日常管理与病害防治:黄颡鱼主养水质调节非常重要。自5月份开始应每隔10-15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注水10-15cm。如发现水质过肥,应及时排出部分老水,加注新水,以保证鱼类摄食旺盛,正常生长。每天进行巡塘观察,做好食台和食物的管理,检查鱼体和做好养鱼记录。同时应本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开展病害防治工作。在鱼病流行季节,应每隔10-15天全池泼洒一次1ppm漂或25 ppm生石灰。在日常巡塘时,要注意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及早发现病情,及时治疗处理,防止病情蔓延。黄颡鱼为无鳞鱼,对物较为敏感,、硫酸铜等品应慎用。
三、网箱养殖技术
1、 水域的选择:选择背风向阳、水深4米以上的库湾、湖叉、河道等水域安置网箱。
2、网箱的制作与安装:采用3×3聚乙烯结布网,规格为长3m,宽3m、深1.6m或长4m,宽4m、深1.6m;外层网目3cm,内层网目1cm。网箱用毛竹做漂架,采用锚绳固定法,成“一”字或“品” 字型排列。
3、鱼种的放养:尾重25g的放养密度为100尾/m2,尾重50g的放养密度为70尾/m2。鱼种入箱时,用3-5%的食盐水溶液浸浴10-15分钟。
4、投饲管理: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5-8%,具体应视天气、水温、鱼的活动情况而灵活掌握。投饵次数为每日两次,即上午和旁晚各一次,每次投饵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宜。根据黄颡鱼夜间觅食的习性,傍晚投饵量应占60%,上午投饵量占40%。投饵应遵循“四定”原则。
6、病害防治:黄颡鱼病害较少,一旦发病损失较大。因此,网箱养殖过程中应以预防为主。饲料台要每天消毒一次,并定期在网箱中泼洒生石灰水。
黄颡鱼为无鳞鱼,对、硫酸铜等物较为敏感,应慎用。
大黄鱼在网箱人工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
2、鱼种放养与品种搭配:鱼种放养时间一般选择在冬季或春初进行,放养规格一般为20克/尾以上,放养密度一般为2000-3000尾/亩。鱼种放养前,应用3-5%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后,方可放养。同时,搭配花白鲢的夏花鱼种,花鲢1000尾/亩,白鲢3000尾/亩。大黄鱼在网箱进行人工养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网箱的深度要在3.5米到4米之间。网眼大小不能大于60毫米。还要注意水温的别。此外,有些鱼类还会进行成双成对游动的行为,卵托也有可能被多条雄鱼一起,以保证每个得到充足的受精。在这个过程中,环境条件和饲养方式糟糕的话,将影响鱼类的受精率,会导致繁殖的失败。
大黄鱼网箱养殖期的管理作与鱼种养殖期相同,但养殖期生长最快的是高温期。这个时候笼子最容易附着动植物,所以要经常换笼子,一般是15天左右换一次。每次换笼时,都要用抗生素溶液对笼内的鱼进行浸泡和消毒,以减少鱼病的发生。
幼龟与鱼类混养的管理要点有哪些?
鱼类成熟卵巢的功能主要是卵细胞的形成和成熟,的排卵功能。在鱼类的成长过程中,卵巢内的卵细胞经历了不断发育、成熟的过程,直到排卵时期,卵细胞经过卵泡破裂后释放到卵管中。养殖管理:
②龟、鱼饵料要分开喂,先喂鱼后喂龟。龟的饵料应以动物性和植物性各半的比例投喂。
③龟每日投饵量应根据季节来确定,高温季节(6~8月)龟摄食旺盛,应适当多投,其他季节3、饵料配制与投喂:黄颡鱼以肉食性为主,有条件的可以直接将小鱼、小虾、螺蚌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饵料绞碎后,用3—8%的面粉作粘合剂,充分搅匀后,放在饲料台上投喂。对于上述动物性原料缺乏时,可按鱼粉30%,豆饼30%,麸皮20%,玉米10%,面粉6%和4%的鱼油和矿物质的配方,制作成颗粒饲料投喂。也可向专业性生产厂家购买全价黄颡鱼配合饲料进行投喂。投饵采取“四定”原则,日投饵两次,日投饵率控制在5—8%之间,视鱼的摄食、天气、水温等情况灵活掌握。适当少投。正常情况下按体重的4%~5%投喂。鱼按常规投喂。